街道是体现城市温度、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公共空间,与人民群众生活、通勤、休闲等基本活动紧密相关。打造以人为本街道空间旨在全面提升街道人性化体验,提供多样化功能场景,建设饱含城市温情、展现人本情怀的街道空间,加快发展成果人民互惠共享。


2023年底,我市印发了《关于规划建设以人为本街道空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聚焦“为了所有人”的人民城市建设,将泛化的“人”细化到具体的“人”,从以往街道空间关注车行效率转变到关注人的需求。

发布《关于规划建设以人为本街道空间的实施意见》

各类人群是街道的使用主体,街道空间规划建设需要统筹考虑步行者、骑行者、公交使用者、车行者、街道服务者、街道商业及客货运从业者的使用需求,并对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和快递员、环卫工人等街道使用频率较高人群予以关注。

通勤人群

安全、便捷、快速的到达目的地,就近取用、停放非机动车、共享单车等通勤交通工具,交通方式转换无缝衔接,通勤首末端可购买早餐、生鲜。

老年人

安全舒适的到达菜市场、社区活动中心,过街距离较短、时间充足,交通信号与标识清晰易懂,公交站点就近可达,夜间照明条件好,可以在街道交流、休息、锻炼、跳广场舞。夏季有树荫,冬日有阳光。

街道商业从业者

相对固定的经营区域,高峰期客户排队空间适度保障,提供电力供应、垃圾存放等基础设施,公共厕所方便可达。

残障人士

安全顺畅的到达目的地,盲道、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空间连续且不被侵占,与公交站点、沿街店面等场所通过坡道连接,交叉口区域提供声音与触觉提示。

青少年

安全、舒适、独立的上下学,步行路径完整连续,有可互动的景观元素和较为丰富的空间体验,可在街道中运动、休闲、社交。

客货运司机

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公共厕所旁、上下客、货运装卸等区域提供临时停靠空间。

环卫工人

安全的街道清扫环境,方便摆放清扫工具和停放车辆,责任空间范围内可用餐、短憩,恶劣天气和突发情况下可躲风、避暑、避雨。

儿童

安全舒适的步行上下学,家、学校、游乐场(或街头公园)之间的步行路径完整连续,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与家长、朋友结伴并行,也可自由独立活动。

游客

步行空间宽敞、连续,导引标识体系完备、易懂,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合理,两侧建筑尺度适宜、相对通透,立面能体现地方元素和美学气质。

快递员

安全快速的到达目的地,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充足,可在目的地附近特定区域休息、等待,恶劣天气或突发情况下可躲风、避暑、避雨。

场景是人群活动在空间上的具体呈现,依托六大类场景营造明确街道空间品质提升要求,并在规划建设中予以落实。在满足基本出行功能的前提下,优先进行与场景活动需求相匹配的功能设施配置,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度开展其它有助于品质提升的功能拓展和环境优化。

  • 生活场景
  • 商业场景
  • 文旅场景
  • 交通场景
  • 工作场景
  • 智慧场景
  • 菜场采购
  • 散步健身
  • 工作通勤
  • 校园通学

菜场采购场景

重点针对菜场出入口、沿街商铺等空间,提升人民群众采买活动体验,适度增加街坊邻里交流、交往功能,设置街角广场与休憩座椅,提升菜场周边人情味、烟火气。满足菜场采购场景特色化交通需求...

散步健身场景

倡导人民群众健身锻炼、散步休闲、户外遛狗、广场舞等活动,在生活性街道、公园绿道、广场等空间提供高品质活动环境。重点提升人民群众健身活动舒适感,设置健身活动场地、公共卫生间、休憩座椅等设施...

工作通勤场景

为上班族提供高效便捷的上下班通勤环境,满足其购买早餐、换乘出行等需求,可在小区、工作地出入口、轨道公交站点附近设置早餐点、非机动车、共享单车停放点,科学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校园通学场景

为儿童上下学、家长接送等候等活动营造安全舒适的街道环境,可在有条件的学校出入口和儿童上下学路段提供专用的通学步道、家长候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公共卫生间、监控系统等设施...

  • 购物探店
  • 美食餐饮

购物探店场景

为商业街、购物功能为主的生活性街道提供沉浸式的逛街体验。沿街设置公共卫生间、临街休息区,为行人的户外需求提供设施保障...

美食餐饮场景

针对美食餐饮功能为主的生活性街道空间,着重提升就餐体验感和社交舒适度。提振外摆空间活力,通过遮阳伞、座椅摆放、绿植布置以及路面铺装营造安逸融治...

  • 风景休闲
  • 街巷生活
  • 古城观览

风景休闲场景

对于邻山傍水的滨水步道、环山路、林荫小径等空间,统筹街道通行与景观游赏需求,提供独立的步行与骑行空间、可供休息的景观座椅,保障游览路径完整连续。结合风景要素有规律的设置景观节点...

街巷生活场景

延续传统街巷特色,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休憩交往需求,在生活性街巷空间可提供体现苏式文化元素的休憩设施、无障碍设施、非机动车停车区、社区宣传栏等;有条件的地区可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口袋公园...

古城观览场景

提升古城内历史街区、古街古巷的江南水乡文化气韵,设置地方特色的文化聚场、微型公园、街角广场,增设姑苏元素的文化小品,营造“可阅读”的街道空间。提炼古城文化遗产、资源与历史故事...

  • 轨道出行
  • 公交出行
  • 行人过街

轨道出行场景

轨道交通出入口优先保障交通集散功能,统筹特殊人群需求,设置用于集散的广场空间、清晰的导视标识系统、可供休息的微空间、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体系。集中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停放站...

公交出行场景

城市公交站台周边重点考量交通换乘及特殊人群需求。丰富站台地区服务功能,强化公交站台一体化设计,统筹布局遮蔽棚、垃圾箱、公共卫生间等设施...

行人过街场景

优先保障步行过街安全便捷,对于城市大型交叉口、尺度较大的交通性道路,采用较小路缘石半径,审慎设置渠化设施,缩短交叉口过街距离;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自行车等候区域。对于人流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

  • 环卫清洁
  • 快递送餐
  • 货运服务

环卫清洁场景

关注环卫工人清扫、装运、休憩等工作生活需求,结合公共卫生间、资源回收站、社区闲置用房等既有设施进行一体化改造,配置数量合理、规模适宜的环卫驿站,其中可包含环卫工人、交警、绿化工人等多类人群的休息小憩...

快递送餐场景

立足快递送餐等候与配送服务需求,在大型商业设施出入口划定专属临停空间。鼓励商场、门店设置骑手等餐休息区、共享厕所,营造和睦的街道氛围...

货运服务场景

保障城市物流运输稳定高效,街道空间内完善减速垫、广角镜等安全设施配置,营造视野开阔的运输环境。靠近居住区的街道可增置隔音绿化带或铺设降噪路面...

  • 未来智慧

智慧社区场景

数字赋能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街道。可设置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发布设施,提供车站信息、公共自行车租赁资源等交互内容;可结合街道活动空间设置趣味停留和互动设施...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

地址:苏州市干将西路1018号邮编: 215004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41260号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18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3200000059 网站地图 电话:6529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