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是推动新时代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院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了“学论述谋发展见行动”大讨论活动,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院形成真学实谋、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自然资源治理领域的集中体现,将我们党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全新高度。我们必须深学细悟、笃信笃行。
一是深刻领悟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强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要求我们在谋划推动林草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二是深刻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理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统筹方法、树牢底线思维,保护好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不断探索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三是深刻领悟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要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新格局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着力解决林草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利用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
一是夯实林草资源调查监测基础。准确把握新时期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新要求,优化完善林草资源分类方法,创新调查监测手段,着力解决“林耕”“林草”矛盾,真正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一张图”“一套数”;建立完善调查监测方法体系,真正实现调查监测服务于资源管理、规划实施和执法监督。
二是科学合理做好顶层设计。以推动林草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坚持国家统筹、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做好林草保护利用体系设计,落地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突出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提升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林草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着力构建林草保护利用新格局。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以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成果为本底,充分利用最新高清遥感影像、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等基础资料,统筹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落实林地草地湿地管理边界、自然保护地边界和造林绿化空间,明确林草保护发展空间;优化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结构,完善天然林和天然牧草地分级分类利用制度;深入开展分析评价和专题研究,制定林草湿荒空间转换规则,推动自然生态空间合理转换,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林草资源分类利用政策,推动构建精准保护、科学经营、高效利用的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新格局。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学习贯彻《论述摘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院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学习贯彻《论述摘编》作为党建重点工作,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抓好理论学习的深化内化转化,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自然资源和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真功夫、硬措施、好办法,在践行“两个维护”、走好“第一方阵”中争当排头兵。
二是强化支撑服务,在谋深做实高质量发展上出成效。要“谋”在实处,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紧盯主责主业,做好技术保障,在“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学国土绿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技支撑能力保障等方面,确保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好各项任务;要“谋”在新处,积极探索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畅通“两山”转化途径。同时,要聚焦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效。
三是强化组织保障,锻造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活力充盈的生态铁军。要加强制度建设,改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增强全院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重大项目为主战场,以专家传帮带为抓手,培养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提升队伍攻坚能力;要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教育管理力度,使他们尽快成长、堪当大任;要加强作风建设,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突出干的导向、振奋干的精神、形成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