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构建乡村规划体系、提升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水平。村庄规划作为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具体要求。安宜镇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乡村治理,统筹编制《宝应县安宜镇北港村、西港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
因地制宜,彰显里下河特色。北港村、西港村处于运西滨湖绿色发展区,拥有丰富的耕地和坑塘资源,北港村以有机蔬菜种植为主,是宝应县唯一有机无公害蔬菜产销基地,西港村以水稻种植和螃蟹养殖为主,是宝应湖畔大闸蟹产销基地,基于现状优势,规划构建以有机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体系。此外,两村整体景观风貌较好,水、田分布有序,建筑质量较好,新建房整体质量较高、风格相近,特色统一,在原有村庄形态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保护乡土文化和乡村风貌,留住乡愁记忆。
底线管控,以保护促发展。牢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底线,通过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优化乡村农业、生态和建设空间,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乡村新增建设用地集中在西港组、港北组,均位于集聚提升类村庄,统筹安排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
科学布局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从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农民建房等多方面保障障乡村发展用地需求,围绕“优先存量,逐步减量”的原则,优先使用存量用地,加强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利用,逐步实现乡村建设用地总量减量化。一产完善结构,依托现有农业基础及发展优势,做大做优,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二产转型升级,依托一产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渔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三产融合引领,凭借区位交通,结合大闸蟹、有机蔬菜产销等优势,发展田园观光,创意农业,融合生产与体验,推广蔬菜种植观光旅游等,实现一、三产有机融合,构建“两心、两轴、三片区”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注重村庄设计,彰显乡村特色风貌。西港组作为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区域,围绕村民农房和广场建设需求,利用现有建设空间存量改造提升,构造“一轴、一环、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新建农民住房、停车场、建设广场,升级改造游园,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水环境治理等八项建设内容,提升村庄综合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公众参与,落实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参与到调研访谈、方案汇报、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协商确定规划内容。乡镇人民政府是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责任主体,加强规划成果表达和美好蓝图展示,让农民看得懂、记得住、好监督,保障规划落地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