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科学普及
红花檵木
发布时间:2023-12-05 16:11  来源: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

  红花檵木树龄380年,位于大丰区白驹镇海宁居委会施耐庵纪念馆。该树日常管养和保护责任单位是施耐庵纪念馆。

  早在咸丰五年,白驹古镇上有陈、杨、李、施、卞五大姓。其中的老五修建的卞氏宗祠在清咸丰壬子杏月已告竣工。这对施氏子孙的压力太大了,老五反而后来居上,老四岂容一再延误,再不继续动工兴建,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了吗?这时施耐庵的第十四世孙施埁取得了国学生的学位,这对施氏族人来说,又出了位出类拔萃的“人物”,继承先辈未完成的建祠重任无疑地落到了他的肩上。 施埁对荒废已久的宗祠十分感伤,就会同他堂侄施金、族侄施永昌、施永茂商讨继续完成半途而废的未竣工程、并且企图购买东邻基地扩大宗祠规模。但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一是“族本寒微”,二是“人心不一”,贫穷加上人心不齐,当然,建祠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所以,到清咸丰壬子(1852年),施埁才下决心:“埁独首先倡捐,任劳任怨,引为己责。”并且和他的族侄施永昌,儿子施锋共商其事,劝施族子孙共同捐助,经过四年的艰辛努力,到1852年“施氏宗祠”才告竣工,并具有一定的规模。

  园内前院种植着继木、红梅、紫薇、冬青,后院种植有两株挺拔参天的梧桐生长在花园中央,使宗祠点缀得更加古雅庄严。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略苏北沿海,一颗炸弹,炸毁了施氏宗祠头进包括门楼的三间瓦房,前院的植物受到影响,其中继木树就劈头盖顶丢去主干。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继木树没有主干,就是当时留下的国殇,见证日寇侵华的悲痛,然而继木树从欲绝中生存,见证了施氏宗祠兴盛和衰落,再到施耐庵纪念馆的修复,对外开放,绽放有红花,有黄花,甚至秋季再次绽放,让游客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