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北部35公里,地处苏鲁两省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34°17′~34°32′ ,东经117°17′~117°42′,东部与江苏省邳州市交界,南部、西部和西北部与江苏省铜山县接壤,北部与山东省枣庄市为邻。东西相距39公里,南北相距27公里,总面积690平方公里。
贾汪地处华北平原区鲁南南缘低山——丘陵与黄淮冲积平原过渡带,其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及冲积平原。总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境内有大小山头300余座。区内主要山峰有:鸡毛山、鸡鸣山、青龙山、独山、大成山、窝山、寨山、大鹿山、龙门山、马头山和大洞山等,其中大洞山海拔标高361米,有徐州“第一高峰”之称。盆地内属于开阔冲积——洪冲积平原,沿不牢河两侧广泛分布。平原区一般海拔标高30~35米,最低标高26米。贾汪区境内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区——徐蚌地层分区”。区内各时代岩石地层单元发育较齐全,基本反映了华北陆台东南缘沉积类型面貌,地层的空间展开与区域性构造格局关系密切,断裂与褶皱致使岩层走向大多呈北北东——北东方向,并略向北西凸出显弧形分布。贾汪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延北分支南侧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西侧之复合部。贾汪北部有河口——韩庄——铁佛沟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其东距我国著名的深大断裂——郯庐断裂带约40公里。区内总体构造是徐州复式背斜呈弧形展部的北东端,构造线方向大多呈北东方向。
辖区内有京杭大运河、不牢河、屯头河、大寨河、东西排洪道、二八河、引龙河、淤泥河等水系。京杭大运河历年来最大水系洪峰流量可达536立方米/秒,最高水位31.89米,可长年通航。除河流之外,山前或山间发育有小型水库,如大进口、鹿楼、柴窝、影山水库等。贾汪地区长期人为煤田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与塌陷,影响贾汪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及道路建设。
【气候特征】
贾汪地处中纬度带,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为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夏季节较长,春秋季节较短。春季(3-5月)以冷、干、多风天气为主,降雨量少,春后回暖快。夏季(6-8月)天气炎热多雨,易涝。秋季(9-11月)凉爽短促,光照多,早秋多涝,晚秋多旱。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受冷空气影响,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6小时。全年中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8°C。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4°C。气温变化特点是春秋大、冬夏小,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年平均降水量为86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81天。夏季降水最多,平均为50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 。春、秋两季降水量为153毫米和15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和18%。冬季降水量最少,仅4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7月是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平均为258毫米,8月次之,平均为149毫米。平均初霜期为10月29日。年平均相对湿度72%,每年7、8月相对湿度较高。
区内长年主导风向偏东南,冬天西北风为主,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0米/秒。全年无霜期208天左右。自然灾害现象主要旱、涝、霜冻、干热风、冰雹等。干旱多发生在3月下旬到5月上旬,这一阶段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7.8毫米。夏季多发生涝渍。5月至7月易出现冰雹灾害。每年5月中、下旬多发生干热风,导致粮食减产。
【自然资源】
贾汪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勘查和发现的矿产有1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1种,探明矿床23个。煤、石灰岩、白云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含量居全省前列,大理石、钛铁矿砂矿、耐火粘土、硫铁矿含量在徐州地区占据优势。
贾汪煤盆位于江庄复背斜和大洞山复背斜之间,略呈25°~40°方向展布,煤盆长45公里,宽2~5公里,面积约65平方公里。区内含煤24层,煤层厚9.44米~15.25米,可采煤5~7层,厚5.3米~9.17米,含煤系数3.55%,保有储量3.09亿吨。区内广泛分布石灰岩,已探明矿床4处,矿点6处,总储量为167552万吨。水泥配料用粘土总储量68138.3万吨。白云岩总储量29142万吨。水泥配料砂页岩总储量13942万吨。大理石总储量527.28万立方米。耐火粘土总储量为5996.4万吨。钛铁矿砂矿总储量为363.27万吨。
贾汪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岩溶水作为城镇集中供水源程序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青山泉、贾汪镇、汴塘3处。根据《江苏省徐州市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计算,贾汪区境内的孔隙水可采资源为10555.22万立方米/年,岩溶水可采资源量为7977.43万立方米/年。贾汪位于暖温带南部黄淮平原栽培植被区。
区内山丘以侧柏、刺槐林为主,许多坡地已开辟为温带性果园。此外还有一些小面积的次生林,组成种类主要有黄檀、山槐、棠梨、黄梨、黄连木、臭椿等。灌木种类有牡荆、酸枣、茅莓、野山楂等。
贾汪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刺猬、野兔、鼹鼠等哺乳类动物14种;池鹭、豆雁、鸿雁、针尾鸭等鸟类动物52种;乌龟、中华鳖、壁虎、黄脊游蛇等爬行动物11种;中华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等两栖动物7种;银鱼、青鱼、草鱼、鲢鱼等鱼类2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