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解放思想大讨论
加强转变 加快适应 从“国土人”走向“自然人”
发布时间:2018-07-09 11:36  来源: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组建自然资源部,标志着具有20年历史的国土资源部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时代下,国土人变成了自然人,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加强转变,加快适应,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和使命。

转变思想,适应新形势

新时代下,自然资源工作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新的定位是建设美丽国土、促进全面发展、增进资源惠民。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省委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列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专门出台政策意见给予支持,徐州发展进入高速期。徐州国土资源局明确了徐州市“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工作要实现“三转一改”,即工作重心要向推进新型城镇化转移、向建设生态文明转移、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转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打造生态国土、动力国土、民生国土、创新国土、智慧国土、法治国土、活力国土、勤廉国土等“八大国土”的总目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自然人”既是这场历史变革的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应该与时俱进,深刻领会国家、部、省新时期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实。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拧紧责任螺丝,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工作既要取势,更要取实。要把实干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实促进牌又当改革实干家。三是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转变能力,适应新要求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自然资源部门承载三大功能:发展保障、生态保护和民生服务。改革方案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其中体现了三大观念:一是生态文明观念。自然资源在生态保护建设中具有源头和核心作用,加强自然资源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二是辩证统一观念。自然资源工作要坚持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前提下支持经济建设,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三是系统协同观念。生态系统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由自然资源部门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十分必要。

“自然人”应苦练内功,克服本领恐慌,适应自然资源的工作要求。一是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思维。二是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应着力提高对城乡、海陆、地上地下等资源的统筹管理能力。三是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应进一步界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提升“放管服”的水平。

转变作风,适应新期待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部门要有新作风。良好的工作环境是营造优良作风的基础。省委制定出台了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文件,旨在激励和鞭策干部积极投身党的事业,引导干部心无旁骛、义无反顾,撸起袖子加油干。徐州国土资源局党组提出的“一直军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的建设目标,旨在营造一种严明守纪、作风优良、相互关爱的干事创业范围,于省委的“三项机制”一脉相承。

作为“自然人”,应该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达到新时代对自然资源工作的期待。深刻理解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既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又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反对“四风”,让干部知敬畏,群众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