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委:
刘红梅代表提出的关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促进生育政策落地的建议收悉。我局组织相关单位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到落地实施几个方面切实将代表的建议落到实处,促进国家新的生育政策落地。现提出如下协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代表时参考:
一、规划先行,总体布局
由我局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3年在全国地级市中首批获准。该规划是我市未来十余年的国土空间发展使用蓝图,其中对教育、医疗卫生、托育服务、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科学规划。
一是构建合理均衡的市域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协调市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个层级,构建覆盖市域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各层级按教育、医疗卫生、托育服务、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设施类型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打造城乡共同体。
二是明确城乡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分类分层级构建城乡社区生活圈。基于街道社区、镇行政管理边界,构建城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置面向全体城镇居民、内容丰富、规模适宜的各类服务要素。结合城镇居委社区服务范围,构建城镇5-10分钟社区生活圈,配置城镇居民日常使用,特别是面向老人、儿童的基本服务要素。对城乡社区生活圈内各项服务设施配置内容、配置要求提出差异化引导,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
三是完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配置。公共教育设施方面,适应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构建规模适度、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城乡统筹的教育设施空间格局,健全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立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普惠为导向的托育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合理规划建设儿童、老年、精神、肿瘤、康复、护理、妇幼保健等专科医疗机构;加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支持社区医院、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健全“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充分保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必要的建设空间。文化设施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高品质文化设施,构建市—县(区)—镇(街道)—社区四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街道、社区级基础文化设施;每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至少配建1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方面,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市、县(区)级体育设施为核心,镇(城区组团)级体育设施为骨架,社区级体育设施为基础,公园绿地广场与大中小学体育设施为补充,构建公共体育设施体系。
四是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用地均衡布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通过乡村学校新改扩建和校园功能微改造,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实施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以县区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完善乡村文化娱乐、社会保障、休闲健身、集贸市场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形成30分钟农村基层慢行服务圈。
二、合理布局,科学描绘
一是配合市教育等部门编制幼儿园、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优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将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详细规划,在规划实施中进行落实。
二是在编制详细规划时注重完善婴幼儿托育设施的布局,根据服务人口规模和现状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补充和提升,切实保障空间资源需求。
三是强化标准导向,按照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要求,新建幼儿园按相关要求配置一定规模的托班;在人口数量较少,无新建幼儿园的社区,可结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置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三、严格审批,切实落实
根据部门职责,在项目用地审批及后续监管中,根据规划条件要求和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按标准配建居住区幼儿园、托幼场所,大型公共场所母婴室等托幼基础设施,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同时要求相关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验收。
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〇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