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创建省级绿美村庄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全市绿美村庄建设基本情况
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建设项目。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工作“四个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全市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村庄绿化,为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绿色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按照《江苏省绿美村庄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我市实施百果进村工程,突出村庄绿化与珍贵化、彩色化和效益化相结合,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庄绿化覆盖率为目标,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行动”绿美村庄建设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为重点,坚持适地适树,鼓励营造混交林,推广使用乡土树种和良种壮苗开展绿美村庄建设,确保村庄内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占乔木树种的比例超过60%,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对村庄周边缺株断带、林相残破的环村林带、农田林网等进行补植修护,提升防护林网功能质量,优化防护林网结构和林带生态功能,构建完整的村庄森林防护屏障,建成的绿美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2017年以来,全市三县两市两区共建成省级绿美村庄400余个,其中2020年80个、2021年84个、2022年90个,均超额完成了省林业局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
二、绿美村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庄整体绿量不足,推进绿化力度不够。部分村庄比较重视围村林、护岸林和主要道路两侧的绿化,对村民房前屋后、边角地和一些公共休闲场地绿化重视不够。部分村庄在绿化过程中没有重视大绿量乔木树种的应用,而是选择了高成本的花卉和草坪,栽植后植株水土不服,成活率偏低,栽植成本增加,后期养护费用较高。
2、村民绿化意识薄弱,植物保护意识不强。由于农民绿化意识薄弱,不注重保护,导致刚栽苗木被拔,花草被毁,绿化成果得不到巩固。个别村庄绿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庭院绿化水平偏低。
3、村庄绿化质量有待提高,造林科学性不够。部分村庄规划设计标准和施工水平不高,苗木规格小、灌木多、乔木少,没有做到全冠造林,截干、截根现象依然存在,绿化质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后期管护有待加强。由于村庄绿化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管护资金不到位,加之个别村庄对管护工作不够重视,重栽轻管或只栽不管的问题较为突出,致使部分村庄林下杂草丛生、苗木长势不良甚至部分枯死,影响了绿化效果。
三、下步具体举措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大绿美村庄建设宣传力度。采用标语、横幅、展板等浅显易懂的形式,广泛宣传绿美村庄建设给村容、村貌、村风带来的变化,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庄绿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党建+绿化”。各级林业部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依托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广泛通过党员辐射群众,引导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主动美化房前屋后环境,营造“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共同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从而引导村民筹资筹劳,依靠群众力量建设美好家园,使广大村民真正成为绿美村庄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
2、优化绿美村庄规划布局,突出村庄绿化特色。我局积极配合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在对各创建镇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绿美村庄的科学规划,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依法规划,留白扩绿。将绿美村庄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态旅游规划、河湖景观提升工程等纳入所在村庄规划,在符合国家政策、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规划预留绿化空间,做到规划增绿,在保留村落原始风貌、保护山水田林、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休闲功能的有机统一,绿化、美化、文化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对村民房前屋后及庭院绿化,引导种植观赏树种或经济林果,绿化美化环境,增加经济收入;对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建设,多栽植乔木树种,宜宽则宽、能栽则栽,注重绿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沿线绿化全覆盖;对其他绿化用地,坚持村庄绿化与促进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改善。有序推进,形成特色。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环境状况、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尊重村民意愿,因势利导,分步有序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依据地形地貌,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保护乡村原生林草植被、自然景观、小微湿地等自然环境,维持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突出村庄特色和田园风光。
3、完善政策机制,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出台绿化造林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省、市财政对绿美村庄建设的支持。同时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吸引社会资本、社会捐赠、群众自建自管、大户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筹措村庄绿化建设资金。
4、增加乡村生态绿量,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的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等,建设一批供村民休闲娱乐的绿化公园、小微湿地、公共绿地等。乡村绿化要重点使用绿量大的乔木树种,见缝插绿,做到乔、灌、草、花、藤多层次绿化,以增加村庄整体绿量和绿化覆盖率,提升庭院绿化水平。要选择条件较好的绿美村庄,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产业,不断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促进绿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5、强化技术指导,全面提升绿化质量。市、县林业部门要按照“适地适树、按需配置、乔木为主、兼顾效益”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营造林技术指导,做到以高大乔木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常绿和落叶树种相搭配,既栽植碧根果、桃、梨等经济作物,又栽植银杏、榉树、美国红枫、黄金槐、乌桕、桂花、紫薇等“三化”树种。积极引进先进的绿化理念和营林技术,进一步提升绿美村庄的建设水平。
6、加强考核管理,确保绿化景观效果。建立考核机制,强化过程监管,不断创新绿美村庄建设的长效管理,确保绿美村庄建设抓出成效,抓出特色。加强绿美村庄建设工作考核。市级林业、财政部门每年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考核验收组,对全市绿美村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核查验收,对照《江苏省绿美村庄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相关标准,进行现场打分和综合评定,加大绿美村庄建设目标任务的考核力度。健全林长制体系。明确镇村林长的资源保护职责,压紧压实村书记领导责任、村干部包保责任、物业人员管护责任,从而将绿美村庄建设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村庄绿化的后续管理。要把阶段性集中绿化建设与做好长效养护管理相结合,制定村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督促各地落实管护责任,逐步引导村民自治自管,将绿化管护要求写进村规民约,按照“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推行河流、道路、环境、绿化“四位一体”管理,通过村民自治自管,形成绿美村庄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风尚。
感谢您对我市绿美村庄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〇二三年三月 二十一日
联系人:李全胜
联系电话:0516-8558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