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村庄规划
邳州市铁富镇油坊村、沟上村、响水溜村:藏在时光里的金色画卷
发布时间:2024-12-30 11:28  来源: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

一、规划总则概述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学习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通知》(苏自然资发〔2023〕259号)等相关文件,组织编制《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村庄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整合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形成的“多规合一”的法定规划;是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规划原则:多规合一、保护优先、分层分类编制、规划设计融合、开门编制。

 

    铁富镇油坊村、沟上村和响水溜村地理区位相临,产业结构相似、资源条件相近,联合编制有助于统筹考虑。本次规划采用深化版进行联合编制, 推动油坊、沟上、响水溜三村区域产业发展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二、现状概况分析

沂武交汇,西北靠银杏时光隧道、东南望银杏湖景区

    规划范围油坊村、沟上村、响水溜村全部国土空间范围,总面积为711.89公顷。西侧在邳州银杏时光隧道景区范围内,东侧紧邻沂河和银杏湖景区,距离铁富镇区3公里、港上镇区5公里、艾山景区10公里车行距离。生态区位优良,旅游优势凸出。拥有万亩银杏林海,是闻名遐迩的银杏“时光隧道”所在地,每年观光人群达350万人以上。村域东接沂河,西部有城河(响水溜闸上段为武河、闸下段为城河)、黄泥河穿过。村域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有月牙湖、寿喜湖等大小坑塘。产业凭借银杏苗木延伸向苗木基地、草编工艺坊、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实施“银杏旅游+”,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规划范围地处大沂河冲积平原,境内大部分区域为平原。整体海拔介于26.6-36.8米之间,其中沂河沿岸堤坝较高,其余地形较为平坦,高程起伏很小。整体坡度较小,绝大部分村域坡度小于5°,适宜生活居住。 


历史文化丰富

  油坊村、沟上村、响水溜村每一个村名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也反映了旧时炼油文化、集市文化、演艺文化。

 

 



 

发展诉求:

    村民最为关心的是保障村民分户建房需求,其次是推动村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同时不少村民对人居环境与公共配套较为关注。

现状优劣:

 

发展重点

    1) 优先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数据,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和阿生态管控区管控规则,制定底线思维

    2) 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结合规划范围银杏产业特色和银杏时光隧道景区辐射作用,促进银杏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乡村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凸显区域银杏特色。

    3) 立足村庄发展意愿和村民需求,继续推进公服配套设施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4) 围绕近远期工作计划,保障用地需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三、规划内容

   定目标定位:

 

黄金林海风景地,沂武交辉杏福乡


 

    依托银杏种植农业产业优势,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将农业种植、人文体验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努力营造风光秀美、乡村文化氛围浓厚、乐活宜居的田园生活场景,处处皆景点,全域皆景区,尽显时光隧道自然之美、乡村传统文化之美、地方生产生活之美。



   一守底线管控:

 

 

   二谋产业布局:

以银杏苗木为核心要素,完善食住游娱商业配套,融入银杏时光隧道景区;以银杏林下种植养殖为重要基础,扩大林下食用菌、蔬菜、中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以银杏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工艺品加工为发展方向,引导乡村微工厂发展;以鲜切花种植、沂河水产养殖为辅助,辅助景区、食娱发展;构建围绕银杏的全产业链格局,打造宜居宜业“杏福”乡村。

构建“一轴一带四分区”,分别为银杏旅游发展轴、乡村休闲观光带、银杏时光隧道景区、银杏综合种植区、乡村生产生活区和沂河水产养殖区。

开发围绕银杏中心的全产业链,做优两个乡村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条乡村休闲观光带。以银杏为中心探索银杏苗木、银杏观光、盆景根雕、银杏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银杏果加工等产品,充分挖掘银杏树的每一分功能、充分利用银杏林下每一寸空间。壮大鲜切花、沂河水产两个特色农产品,积极融入区域银杏旅游态势。

 

 

 

   三强配套支撑体系:

道路:规划村庄内道路形成“干路、支路、宅前路”的三级道路体系。对响水溜道路拓宽升级为支路,对村内宅前路硬化,完善交通体系。保留现状停车场、加油站、公交停靠点,结合村内广场增设停车位,以解决旅游旺季及节庆日停车需求。

公服:统筹优化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增设活动场地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统筹村民需求和用地条件,考虑设施综合功能,进行平急两用设计。

设施

平时功能

急时功能

党群服务中心

村民服务、村务处理

实时转为防灾指挥中心

小学

教育研学

实时转为应急隔离场所、避难场所

仓库粮库

农产品储备

实时转为应急物资储备、调运基地

活动广场

健身活动

实时转为避难场所;忙时转为停车场地

干路、高速

交通运输、人员往来

实时转为疏散通道、物资运输

公用:保留完善供水、污水、雨水设施及管网,延伸污水管道至未覆盖住宅区域,在村庄易涝点处增设雨水管网。保留完善电力线路及电信线路,对现状几处较为杂乱的架空线路进行杆线拆除整治。保留已铺设燃气管道;按照200米服务半径对生活垃圾收集桶多点合并、撤池改桶。完善提升现状11处公厕,卫生要求达到三类标准。

防灾:村内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消防室,大型公共设施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加大森林防火宣传,结合道路、水系设置森林防火隔离带严禁银杏园区出现明火。规划防洪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执行,沂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防,城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防;规划对村域内主要河流水系及时清淤除障。规划建筑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8度,新建住宅建筑必须以8度设防标准建设。结合学校活动场地、停车场及开阔空间设置应急避难疏散场地,并以主要道路作为防灾疏散通道。

   四提村庄环境

  规划对油坊、沟上、响水流3个自然村进行设计引导,形成1串联3村与周边景区、村庄的乡村休闲环线和多处景观节点。着重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强化配套设施,公共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引导乡村适老化改造。

  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原则,依法办理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手续。农村建房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檐口高度不超过10米。建筑形式应采取院落式,延续村落传统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保护乡土文化和乡村风貌。

 

 

   五布全域土地

七分田园两分村、一分生态蕴其间——根据本轮规划的“实用性”要求,结合规划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的现状,严格落实上位规划,划定了村域内的建设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

 

 

 

 

四、规划特色

    底线思维,优先盘活存量

    鉴于各类管控要素的管控要求,三村内新增建设空间十分有限,所以本规划注重通过挖潜存量空间来保障村庄发展。盘活农村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资源,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规划结合最新的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走访,对沟上村西侧闲置厂房进行盘活,利用为农产品仓储中心,进行粮食作物、银杏果、林下种植作物、花卉等产品的仓储,帮助村庄产业发展。同时与村民沟通,盘活油坊村4处闲置的存量用地,由村委会调解,转为农村宅基地,解决部分村民分户建房的迫切需求。

 

问题与需求导向,注重好用实施

    规划重点考虑村民诉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走访、调研、问卷、对接等方式,收集了村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分户建房、提升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诉求和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农产品仓储的发展诉求。规划对每一条诉求、每一个问题逐一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规划盘活旧砖厂为农产品仓储中心以满足村集体产业发展需求,提高村民收入,增加一处活动广场以满足沟上村村民活动健身需求,增加部分农村宅基地以解决村民分户建房需求,进行节点、入口、水域、道路等整治提升设计以提村庄环境。


 

塑造村庄风貌,彰显银杏特色

    通过深入研究村庄历史文化和现状风貌,分别提炼的3个村庄各自的特色,如如到村庄设计和村庄定位中去。油坊村:“庄前屋后银杏满,巧匠能工探花名,晓时金鸡唱林间,黄昏银猫戏树冠”。沟上村:“儿时记忆沟上集,运河湖畔商贾忙,沂武交汇寿喜临,鱼虾鸭鹅银杏香”。响水溜村:“四季多彩黄金海,花满林村好风光,沂武交响天然戏,柳琴演艺古遗存”。

规划注重村庄建设形态与地形地貌的契合,注重银杏景观的塑造,在原有村庄形态和肌理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护乡土文化和乡村风貌,保持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结合村庄入口设计、公共空间设计、道路环境设计、银杏林下空间设计、水域空间设计等来塑造村庄特色,在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促进乡村转型发展。


 

    探索银杏+”产业路径

 

    开发银杏+产品,发展发围绕银杏为中心的全产业链。同时以特色银杏景观带动旅游观光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反哺村庄环境提升,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为了让村民充分了解规划内容,进一步丰富村庄规划成果的表达方式,通过张贴成果公示图征求村民意见,制作村庄规划村民手册加强宣传,让村民看得懂、好操作、能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