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专题回顾>助企纾困·自然先行>各地动态
南通市局开发区分局:全力以“复”助企纾困 为项目建设挂稳“前进档”
发布时间:2022-06-01 10:06  来源: 字体大小:【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南通市局开发区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党组《关于服务保障抗疫情促发展助企纾困的若干政策措施》、市局《关于进一步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要求,因时因势因情施策,全面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精准保障用地需求、科学调整审批程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用地政策“精准滴灌” 防疫项目火速落地
        3月底,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在南通检查指导疫情防控时强调:“要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快集中隔离点、健康驿站等储备建设。”南通市防疫指挥部随即部署开发区辟出专门区域建设健康驿站。作为资源要素保障部门,开发区分局闻令而动,迅速汇报对接,播撒政策“及时雨”,根据部办公厅“疫情防控等急需使用土地项目可以先行使用土地”政策,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模式项目保障机制。分局工作人员火速集结,组成工作专班,结合健康驿站项目百日建成目标,快速完成比选、勘察,同步开展勘测定界、前期立项、征地稳评等工作,采取线上“云评审”方式前置开展建设方案、“三区两通道”等防疫要素服务保障。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
        对于增设防疫管控临时停车场,开发区分局牵头建设等部门研究政策、统筹协调,三日内在竹行卡口附近300米火速建成百亩防疫管控临时停车场,待疫情稳定后及时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疫情期间,普货、危化两个区域停车周转量提升到每日1250辆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卡口抗“疫”加速度,有效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保证了全市全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
        在南通市本轮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核酸检测短期内供需大幅增加,为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区防疫指挥部拟在瑞慈医院新建的综合病房楼内扩容负压PCR实验室。因涉及原建设方案局部调整,分局提前介入,在确保建筑规模和规划指标不变的前提下,保障瑞慈医院采取承诺制施工,抢抓施工进度,并在疫情好转后及时通知其做好建设方案修改后的报备,强化全流程监管,为项目建设加足了马力。分局高效迅速的服务,受到防疫部门的大力称赞。

 对于增设防疫管控临时停车场,开发区分局牵头建设等部门研究政策、统筹协调,三日内在竹行卡口附近300米火速建成百亩防疫管控临时停车场,待疫情稳定后及时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疫情期间,普货、危化两个区域停车周转量提升到每日1250辆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卡口抗“疫”加速度,有效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保证了全市全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
        在南通市本轮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核酸检测短期内供需大幅增加,为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区防疫指挥部拟在瑞慈医院新建的综合病房楼内扩容负压PCR实验室。因涉及原建设方案局部调整,分局提前介入,在确保建筑规模和规划指标不变的前提下,保障瑞慈医院采取承诺制施工,抢抓施工进度,并在疫情好转后及时通知其做好建设方案修改后的报备,强化全流程监管,为项目建设加足了马力。分局高效迅速的服务,受到防疫部门的大力称赞。
        项目专班“ 贴身服务” 持续激发发展动能 
        落户开发区的星源材质项目是一项投资超百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该项目在建设中,地块周边因疫情管控需要,部分支路封闭,项目建设进度放缓,正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开发区分局了解到了企业的困难,主动关心、贴身服务,牵头区相关部门联系企业,讲解临时用地办理新规,现场踏勘,拟定周边在建道路尚未设施的绿化带作为便道选址,对土地复垦方案和临时用地使用合同等手续采取帮办代跑服务,不仅免除企业复垦保证金,并改由区建设局承诺及时复绿。“开发区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太给力了,主动送政策上门,积极帮办代办,相关手续都不用自己‘跑腿办理’,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公司项目负责人说起开发区分局的服务,连声点赞。

        项目建设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疫情期间,分局重大项目组卷报批“不断档”,通过线上办公实现调查确认公告等材料线上函送往来;创新重大项目资源保障协同机制,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组建工作专班,实行“一环节一科室,并联推进”模式;结合市“百支联百企、携手攀新高”活动及开发区“同心抗疫、齐手纾困”服务企业大走访,全面梳理39个重点产业项目,逐一审查规划利用、土地征转,权属地类等11项内容,每周召开项目协调工作例会,明确各环节时间进度、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力求项目需求“早明确”、保障问题“早发现”、保障路径“早争取”、服务审批“早落实”。今年以来,已获批建设用地5个批次(项目)面积671亩,完成13个省、市重大项目1254亩用地保障。
        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全面推行“地证同交”
        集成式高效审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命线。开发区分局从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着眼,致力推出更多能感知、有温度、见成效的便民利企新举措,让项目建设跑出“开发区速度”。“为全面打通产业项目落地涉及自然资源领域审批事项的难点、堵点,改变‘项目等土地’‘土地等项目’的局面,我们优化审批流程,提前介入一线服务,实施‘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模式。”开发区分局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在去年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开发区已全面推行“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打通信息共享、业务并联的审批服务全链条。项目挂牌前同步开展规划条件研究与产业发展协议制定、土地勘界等前期工作;项目挂牌公告时,并联预审总平图、施工图,发放预审合格意见;项目挂牌成交后,内部推送共享地块红线、出让合同、缴费凭证等材料,企业可“零材料”申领不动产权证;同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图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融合交地及登记两步程序,实现交地和发证零时差。受疫情影响,企业法人若无法提供盖章签字等材料,分局实行告知承诺制,允许企业先行提交电子材料,待疫情稳定后再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开发区分局以“标准不降低、服务再优化”理念,大大缩短审批时限,切实减轻了企业时间成本和资金压力,助力企业早拿证、早融资,项目早开工、早投建。
        深化不动产“放管服” 提速增效便民利企
        南通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冠抗原快速检测产品生产企业,疫情期间因业务扩产需要急需融资、申请抵押登记。开发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线上审核资料,专窗受理,半日办结,获得企业点赞好评。受疫情影响,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的不动产抵押融资等金融业务增多,中心整合设立3个“登记财产企业专窗”,实现企业抵押、分割等业务即来即办、专人来办、0.5个工作日办结,为急需融资抵押的企业开通非必备证明材料“先办后补”容缺服务,为企业发展融资节省时间。

        对不改变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且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高标准厂房可分幢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对金融企业缴纳抵押登记费实行按月结算汇缴;存量房交易登记“一窗受理、网上流转、一个环节、税费同窗、半日办结”,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抵押登记等业务实现线上“通城通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应免尽免……开发区分局始终将“便企利民”服务作为工作终极追求,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意识,多项服务创新举措赢得企业和群众广泛好评。
        今年的疫情“倒春寒”曾为南通开发区经济发展按下“暂缓键”,而开发区分局“自然先行”、全力以“复”,以责任担当全方位服务保障,重启项目建设“快进键”,奋力跑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在全市一季度项目建设考评中,开发区名列第一,一季度项目观摩点评会上获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二季度,开发区预计外资累计到账5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7.2%;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12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专精特新项目2个。克服疫情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接下来,开发区分局将持续深化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更大力度服务保障项目落地,让企业安心谋发展,为长三角一流开发区建设注入自然资源力量。

 

【打印本页】【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