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市。 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集约用地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不断开辟土地集约利用的新途径,切实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无锡特色的集约发展新路。全市以占全省4.7%的土地,承载了占全省6.2%的人口,2004年实现了占全省14.8%的经济总量。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思想先导,转变观念,是推进集约用地的前提 我市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土地国情、国策、国法和市情的宣传,积极引导各级树立起集约用地的新理念 一是树立了只有集约用地才能加快发展的观念。 全市各级充分认清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地根、严格用地计划管理的新形势,充分认识到:面对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市情,无锡要加快发展,搞好用地保障,就必须坚持眼睛向下、内涵挖潜,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由外延粗放型到内涵集约型的转变。 二是树立了只有集约用地才能科学发展的观念。 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资源的集约利用,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全市各级充分认识到,只有努力提高投资强度,实行资源的集约利用,以极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确保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树立了只有集约用地才能平稳发展的观念。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土地是民生之本,土地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从无锡情况来看,每减少一亩耕地,就要增加约两名失地农民。集约利用土地,就可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减少失地农民,有利于为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规划引导,整合资源,是推进集约用地的基础 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我市坚持以“集中”促“集约”。 一是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针对原来“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我市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积极探索集约用地的新形式,倡导厂房向高空发展,“借天生地”。蠡园开发区在10万平方米土地上,建了10幢5层楼标准厂房,建筑总面积11万平方米,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占地仅2.3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工业园,以吸引14.8亿美元外资投入,年产出230亿元的规模水平,居全国开发区土地投入产出之冠。 二是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针对原来“走了一处又一处,处处见农户”,土地浪费严重的状况,我市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变散状居住为聚集安置。近几年来,我市对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和自然村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乡镇数从117个减少到59个,并将中心城镇建设、自然村撤并与改革传统农民宅基地使用制度相结合,统一建设多层、高层农民公寓,实行社区化集中管理,平均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全市已有6个镇在全省率先建成“无村镇”。 三是引导农田向种植大户和农业示范园区集中。针对大量农民进城进厂后,带来耕地抛荒和大量耕地易被占用的状况,积极引导农田向种植大户和农业示范园区集中,变分散农业为集中农业。我市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集中化为主线,使农田调整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以镇为单位,逐镇界定了都市农业片区,把耕地定位在图上,落实到地上,责任到人头,有力地促进了农地的集约利用。 三、政策倡导,制度规范,是推进集约用地的关键 我市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积极出台政策,鼓励、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全面落实集约用地各项要求。 一是以严格标准来规范集约。市政府明确,国家和省级开发区每亩投资分别不低于250万元,低于投资标准的不单独供地,一律建标准厂房。近期市政府进一步提高了集约用地标准,包括:企业内部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的用地,一般应控制在项目总用地面积的10%以内,其中开发区(园区)内的不得超过7%;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电子、医药、生物等项目,都必须建造3层至5层、以5层为主的多层厂房;工业生产企业等工业用地绿地率一般不得超过15%,新建厂区的容积率一般应大于0.8(其中多层标准厂房应大于1.0)。 二是以优惠政策来鼓励集约。我市通过制定各种政策,鼓励提高土地利用率,让集约用地水平高的地区、集约用地工作到位的土地使用者得到实惠。第一,积极发挥用地计划调控作用。对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万美元或1亿人民币以上的重点、重大项目,政府引进的对本区域产生较大综合效益的低能耗、环保型外资项目,投资强度超过规定标准50%以上的项目以及建设3层以上标准厂房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第二,积极发挥土地价格调控作用。制订了地价与土地集约度的调节系数,对土地利用率低的项目提高供地价格,对土地投资强度高的项目适当给予优惠。第三,积极发挥收益分配调控作用。鼓励各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土地收益留给土地所有权者。鼓励社会投资者通过市场取得土地开发权,投资建造多层标准厂房进行经营,提高容积率的不增加收费。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对利用原有厂区土地进行增资扩建或改造的,免缴增加建筑面积的土地出让金。 三是以市场手段来强化集约。我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推行经营性用地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强化土地的高效利用。目前,我市所有经营性项目用地已全部纳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轨道, 2004年市区经营性用地出让金达112.29亿元。土地市场化运作,产生了集约用地的自我约束机制,促使用地者自觉地精打细算,切实利用好、经营好每寸土地,彻底改变了以往占多用少、占而不用的现象。 四、严格督导,强化监管,是推进集约用地的保证 我市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前后管理,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开发利用,避免土地的闲置与浪费。 一是严格批前审查。我市认真实施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将项目是否符合集约用地要求作为预审的重要内容,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用地指标体系》等规定,对项目用地各项指标进行审查并提出预审意见,项目没有达到集约用地规定的,预审不予通过,不予安排用地计划。 二是严格批中管理。我市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严控新增用地总量,依据省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供地数量,坚决核减超指标的用地,制止浪费土地、粗放用地行为。对经营性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公益用地逐步实行有偿供地,工业项目用地挂牌出让取得了突破,多层标准厂房用地市场化配置正全面推开。 三是严格批后监管。我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用地单位按集约用地规定开发利用土地,对批多用少、占而不用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重新配置,以确保地尽其用。无锡新区在土地市场深入治理整顿中,共收回、盘活企业闲置土地8000多亩。
五、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是推进集约用地的根本 集约用地是一项全局性、方向性、长期性的工作。我们通过加强领导、严格考核等有效措施,来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党政领导把集约用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全面推进。2003年,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集约用地经验交流会以后,市政府又专门召开全市性会议,掀起推进集约用地的热潮。去年市委工作会议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各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现场参观蠡园开发区、胡埭工业集中区建设的五层标准厂房。全市实行了集约用地年度考核制度,将集约用地指标任务下达到各地区和国土部门,纳入年度重大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部门加强协作。我市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宣传部门加大集约用地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集约用地、合理用地的浓厚氛围。规划部门重视城镇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融合资源。外经部门积极实施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工作考评制度,全力推进我市园区建设发展在质量与效益、功能与水平等方面再上新水平。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依法集约用地的监督检查,制止低价出让土地和征地补偿费用等不到位的行为。计划、经贸、建设等部门坚持把集约用地作为基本原则贯穿在建设项目立项、工程设计、批后管理等各个相关环节上。 三是注重典型引路。我市认真总结集约用地经验,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各地涌现的集约用地典型,充分发挥典型代表的示范、带动效应,在全社会营造“集约用地光荣,浪费土地可耻”的氛围,形成了全社会参与集约用地的良好格局。近期,我局计划将全市集约用地100例汇编成册,在全市加以推广。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土地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