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双保行动快讯第229期:江苏五市各具特色推“双保” 南京市:强化四项工作,守牢耕地红线。一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对土地的开发复垦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二是落实土地巡查工作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行为。出台了《南京市土地巡查工作规范》,明确市、区县、国土所“三级动态巡查督查网络”的责任与分工,聘请了农村耕地保护信息员,加强对违法用地重点区域的巡查频率。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有效遏止违法用地态势。针对卫片发现的违法用地,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部署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提出“两个确保”的要求,指定分管市长负责督促检查。四是构建共同责任机制,大力推进联动执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执法监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通知》,明确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房产、国土、工商等部门的责任与分工,要求强化土地执法监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同时,纪检监察、公安与国土等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积极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县(镇、街)”的评比工作,努力提高基层政府参与耕地保护的热情,促进共同保护耕地资源。 宿迁市:打好集约牌、守住红线关、筑牢防火墙。 一是打好用地“集约牌”,牢牢抓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这个关节点,做足土地产出文章,建立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多渠道保证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二是守住资源“红线关”,加快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进度,确保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30%以上,认真组织编制和实施2009年度城乡增建挂钩工作,强力推进土地复垦开发整理,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年内新增耕地7000亩以上;三是筑牢执法“防火墙”,积极探索建立执法监察长效机制,不断改进土地执法手段和方式。 淮安市淮阴区:全力保障扩大内需项目用地。一是充分发挥计划指标的最大效益。把有限的计划指标管好用好,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积极争取用地项目点供计划,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指标。二是充分发挥存量用地的潜在效益。组织人员对所有进开发区企业用地情况进行排查,对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清理整治,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限期追加投资、收回土地、企业整体收购置换、分割收回等措施进行盘活利用。 盐城市亭湖区:保增长保红线相得益彰。一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入园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产品转型升级项目和产业链长的领军项目一律进入园区或工业集中区优先供地、差别化供地;实行用地增容扩能和鼓励建设多层厂房的激励机制,提高用地质量。二是建立经营性基础设施、经营性各类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建设用地,以经济手段约束粗放用地行为。三是采取多种举措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狠抓旧村庄、旧厂房、旧学校和土地复垦整理改造挖潜盘活用地。 扬州市维扬区:“四到位”促“双保”。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到位,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责任追究,搭建服务发展的桥梁纽带,并将“沟通零距离、服务零超时、质量零差错、效率零投诉”模式贯穿服务全过程。二是优化工作流程到位,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产业开辟用地服务“绿色通道”,主动介入、挂包驻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改常规的串联式办理为并联式推进,尽可能减少办理环节、最大限度缩短周转时间,全面优化服务流程。三是解决用地难题到位,由分局领导、主办科室、相关部门组成服务小组,对重点难点项目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及时研究、集体会办。四是落实共管责任到位,以“土地执法模范区、乡(镇)”创建为载体,构建以区乡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为主体的国土资源管理和违法用地查处共同责任机制。 盐城大丰市:“四道防线”坚守耕地“红线”。一是坚守合理编制基本农田规划防线,严格用途管制;二是坚守划定保护区防线,严格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全市共划定3917个基本农田保护块,保护面积183.38万亩,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牌220块,界址桩6512个,做到了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座落、面积、责任人及举报电话的五落实;三是坚守管理的防线,依法加强基本农田管护;四是严格执法监察,坚守“高压”防线,将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市、镇、村、组四级执法监察网络,在全市225个行政村聘请265名国土资源信息员,做到层层有人抓,天天有人查,日日有记录,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供稿) 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 2009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