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机关调研成果专题
关于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4-04-07 00: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乡镇国土所是国土资源系统的基层单位,处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前沿,直接面对乡镇农村,工作繁杂、矛盾繁多、任务繁重。多年来,我省基层国土所的同志认真贯彻和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落实到保护资源、促进发展、富裕农民,维护安定的实际工作中,守土有为,守土有方,守土有功,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很多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但是,目前国土所也面临不少问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主要是队伍不精,素质不高,业务不熟,组织不全,困难不少。如何加强国土所的全面建设,优化结构,创新思路,增强活力,提升素质,适应国土资源系统领导管理体制变化的新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全省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是超编严重。全省编制国土所1396个,编制人数7213人,现有9335人,超2122人,超编22.7%。徐州市国土所现有1543人, 10人以上的所74个,占51.3%,6―10人的所占36.1%,沛县有两个所达35人。超编的主要原因是:撤乡并镇后原国土所富裕人员留置,乡村干部过渡性安置,关系户照顾性安排、“垂管”吹风前后突击进人以及接收复转军人等。由于严重超编,因人设事,因人设岗现象比比皆是。

    二是文化偏低。现有本科337人,占3.6%;大专2690人,占28.8%;中专1643人,占17.6%;高中及以下4665人,占50%。即大专以上约占30%,中专、高中以下占70%,造成倒三七文化结构的原因主要是人员多数来自农村,渠道单一,有不少照顾性安排的对象属于老弱病残,先天“营养”不足,后天缺少机会。

    三是年龄老化。据对常州、无锡两个市的最新调查,平均年龄达44岁,所长的平均年龄45岁。徐州市45―50岁的所长有142人,50岁以上的有52人,这些同志阅历较丰富,处理问题有经验,但年龄老化往往伴生思想上的僵化和工作上的教条化。

    四是素质不高。全省国土所有中共党员4557人,占48.8%,扣除已退休人员后,比例降为33%左右,相当一部分国土所只有1―2名党员,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应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这部分国土所只能同所在乡镇的相关单位共同组建党支部,党的活动不经常、不正常,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受文化、从业时间以及评审条件的某些限制,基层所具有技术职称的只有1561人,占16.7%。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队伍知识含量低,势必导致工作标准不高,效率低下,行政能力不强,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比较严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的几点设想

    一是大力实施“瘦身”计划。目前国土所人员严重超员,不仅带来财政上的困难,而且人浮于事,拟在2―3年内,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减员:对年龄偏大,业务不强的人员采取买断或提前退休离岗;对部分合同期满不宜继续从事土管工作的实行解聘;对少数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人员实行清理;对“六部门”下达文件后违规突击进门的进行清退;拟用考试考核积分的办法淘汰不合格人员。

    二是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培训计划,分期分类组织培训,落实省、市、县三级培训责任制,省厅负责制定计划和编写统一教材,市局负责培训国土所长,县级负责培训其他人员,争取在三年内普训一遍,使基层工作人员达到懂政策、会管理、能干事的标准。

    三是重新编制人员定额。顺应“垂管”的要求,根据土地、人口、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缘位置等要求科学编配,统一编制员额。设想分成不同类别:一类6―8人,二类5―6人,三类3―5人。对个别经济份量重、土地管理任务重的单位适当增加1―2人。也可考虑“增一减几”的方案,即三到四个乡镇设一分局,撤销乡镇现有国土所,既能控制编制员额,又可增强工作权威,不失为一着妙棋。

    四是选准配强带头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选准配强国土所长,对于落实国策,稳定队伍,树立形象至关重要。据调查,一些所长年龄偏大,身体偏差,水平偏下。据基层反映,有的所长官不大,却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担保,拍桌子骂人,拍屁股走人,观念错位,权力越位,工作移位,常常是出门收费,下村喝醉,既影响形象,更影响工作。应采取有效措施,把好所长的选调、培训和考核关,通过实行易地交流、竞争上岗、试用聘用等方法,确实选准、配齐、配强基层所长。

    五是积极实施政策扶持。国土所地处偏僻农村,特别是苏北的一些单位,条件差,待遇低,严重影响队伍稳定。原先同国土所性质相同的乡镇农技站,已争取了财政拨款,而国土所目前仍然自收自支,入不敷出,吃饭困难,拟考虑采用“三个一点”(省、市补一点,县里拨一点,自已收一点)的办法解决吃饭问题,或者干脆收支两条线,从土地收益中切出一块彻底解决问题,此外,在职称评审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实行倾斜,降低门槛,修改某些不合理的条条杠杠(例如论文限制),设身处地为其创造评审和晋升机会。

    六是适当选调大、中专毕业生。每年有计划地选调部分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充实队伍,改善人员构成,优化知识结构,随着现有人员的自然更替,如果每年全省能接收毕业生200人左右,五年左右实现“换血”,使基层队伍在年龄、文化、专业构成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七是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制定统一可行的行业文明建设标准和指标考核体系,广泛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国土所”、“人民满意土管员”活动,每年评一次,比例控制在10%左右,达到弘扬正气、振奋精神、树立形象的目的。

    八是实施挂钩帮扶。省、市、县三级机关积极推行定点挂钩帮扶、领导及处室、科室单位要建立常年联系点,大力提倡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送,情往基层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关乎国土所生存发展不能只放在嘴上,更要挂在心上,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上。


                             (作者为厅人事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