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13日电(戚轩瑜 王旭雁)“2010年开票销售10个亿,2013年20个亿,2015年30个亿,我们的目标,是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实现开票销售50个亿!”在靖江市新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状初自豪地说。
作为靖江的传统支柱产业,该市的汽配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该市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已有330家,规模企业60家。2015年,该市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累计销售215.61亿元,同比增长15.3%。
在近年来土地供应持续吃紧、汽车售价逐年下调、用工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靖江这个老牌汽配产业基地何以乘风破浪、逆流而上?靖江市国土资源局沙旭东局长一语道破“天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靖江汽配行业发展仍能如此迅猛、逆水行舟,正是得益于四个字:‘节地+创新’。”

靖江市新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智造”车间,一层为自动化生产线,局部二层是仓储。在没有新增土地的情况下,企业以“机器换人、空间换地”为突破口,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空间效率。唤活产业基因企业是创新主力军
“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发展和产品创新最为敏感,由企业主导创新和技术研发,才能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园区项目科科长孙浩表示。
“中央厨房”端出亩均销售1千万“大餐”
华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龙表示,近年来,华达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结合靖江本地实际,推进土地集约化,优化并挖掘现有土地资源,化解企业发展中的用地瓶颈,打出了“总部经济”这张牌。
该公司根据市场化运营需要,设立广州、长春、武汉、成都、海宁、盐城、长沙等七个分公司,而靖江总部则集中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研发、资本运作、战略定位、信息化”,最大限度利用各分部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形成产业配套,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化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土地等关键瓶颈,七个分公司的建立,为靖江本地节省了近450亩的宝贵土地资源。而同样培植“总部经济”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还有新程汽配,该公司将研发设计、模具制造、生产试制、开票销售集中总部,“总部研发、分部生产”利用总部200余亩土地,实现亩均销售1144万。
“我们把这个也叫‘中央厨房’”,“总部与分公司 ‘1+N’的空间布局链条,实现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集中配置,达到企业、总部所在地和生产基地所在地的共赢多赢。”
“智能制造”放“大招”
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只有抓住这把“金钥匙”,企业才能打开财富宝库的大门。
“除了‘中央厨房’,我们还有‘大招’,那就是智能制造”。华达汽配副总经理陈志龙介绍说。
华达根据“总部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推行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推进智能化制造。位于城北园区的“二工厂”即为其中的代表,是华达汽配打造的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轿车总成件自动化生产基地之一。城北二工厂“轿车零部件产品升级自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人民币,一期工程2013年10月动工,新建钢结构车间17434.4平方米,设立国内一流的轿车总成件自动冲压生产线和机器人焊装生产线,较传统生产线相比,产能提升300%以上;该生产线2014年5月底建成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1000万元,利税3250万元,其中利润1850万元。而这,仅仅征地80亩。
靖江汽配“龙头”企业华达公司通过智能制造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而“黑马”旭顺东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先进设备带来的巨大产能。2013年,在新的厂房还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该公司就实施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的升级改造。累计实施技改投入近5000万元,新增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4条,其中一条自动化生产/检测线,员工是传统线的一半,但产出是传统线的三倍。技术改造使得该公司在员工人数、用地规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连续两年实现销售递增25%和30%,“让产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得到最大发挥,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既减少了人员成本又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副总经理沈网付笃定地说。
独行快,众行远。靖江汽配行业引进智能制造生产线以来,一大批中小企业脱胎换骨、华丽转身,企业发展后劲和经济发展质量明显增强。

靖江市实行高标准厂房用地计划指标单列制度。目前,城北工业集中区已建成了6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避免了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建设和过程性浪费,推动了集聚、集约发展。
加法变乘法服务型政府激活力
“补短板、强长板”
靖江市国土资源局党委委员赵敏介绍,为了引导汽配行业发展,实现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产业链条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协作互补发展的良好局面,靖江市立足汽配产业发展的实际,深入分析汽配产业链条,将“补短板、强长板”作为汽配产业招商的重点,有选择的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汽车发动机、电子件等产业,完善汽配产业链条,活用“加法”,有力促进汽配行业的发展。
而靖江市国土资源局也致力于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力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补短板,强长板”。该局严格项目节地准入,从源头上优选项目。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会同发改、经信、税务、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项目评审,严格审核拟扩产用地项目的亩均产出税收情况,对产出税收达标的,方予安排用地计划;对新增用地项目,对照产业和建设用地指标体系,从严控制用地规模,确保把有限的指标更多地用于保障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此外,不断规范土地规划、计划等用地指标管理,改革分配方式,提高使用效率。土地计划指标分配实行使用存量土地和新增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立体综合开发,实行高标准厂房用地计划单列制度,每年安排不低于50亩的用地计划用于高标准厂房建设。
“举牌拿土地,市场定价格”试水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
创立于1992年旭顺东明汽配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在已是集设计、生产、销售、平台化汽车车门中控闭合系统和车联网多媒体系统的省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研发的车联网多媒体系统,可实现出行、生活、移动办公、车辆信息等方面功能。该公司现有土地18亩,建筑面积达2.6万平米,2015年实现税收 920万元,亩产税收达51万元。
而纵观该公司的发展历程,离不开靖江市国土部门的扶持。据旭顺东明副总经理沈网付介绍,该公司过去一直靠租赁厂房生产,2005年在靖江市政府、东兴镇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的政策支持下,受让原上六村小学7.65亩土地,2007年建成了11000㎡的生产车间,从此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12年创造了销售9000万元,亩产税收67万元的辉煌。
但由于受土地资源制约,该公司曾在亿元的门坎驻足不前徘徊了四年之久。“没有土地啥也干不成”,沈网付快人快语。“正瞌睡的时候,政府送枕头来了!”2013年,靖江试行中小企业用地“举牌拿土地,市场定价格”的竞价出让方式,旭顺公司通过竞拍获得了10.2亩用地指标,当年即实施产能扩张技术改造,2014年建成12300㎡的生产厂房,公司再次出现新的增长时期,2014年实现销售1.2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1.7亿元。2016年,可望实现销售2.5亿元,税收1500万元。
旭顺东明的成功只是得益于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个缩影。2015年12月,靖江市在城南、城北、新桥等工业集中区安排了9个地块160亩土地用于中小企业无条件竞价出让,宗地最高成交价达46万元/亩,平均价达37.5万元/亩。“竞价取得的土地成本较高,这从某种角度来讲,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能以市场手段和价格杠杆倒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发挥土地最大效益。”赵敏说。
节地“红黑榜” “双提升”行动落地见效
自2014年5月13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会议,正式启动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行动计划,自此,全省劲吹“节地风”。
靖江市政府也随后出台《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意见》等系列文件,确保“双提升”行动落地见效。
“就像银行的VIP客户一样,节地考核优秀的企业享有优先拿地权”,“有红就有黑。对于那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相应的在用地方面加大限制,或者要求退出”。不仅如此,靖江还致力于落实联动监管措施,明确各部门节约集约用地监管责任,市各职能部门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对各类项目的批前审核、批后建设、竣工验收、产出考核等各个环节的联合监管,贯通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供给、活化、监管”四个环节。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2016年5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闽在靖江开展“三解三促”时,曾高度评价了靖江的节地工作。他表示,靖江汽配行业老家底亮出新招牌,正是得益于靖江市以提高发展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挖掘新潜力为保障,知进知退,推动了“双提升”行动在靖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了老家底焕发新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