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和睦涧村地处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北部,村域总面积8.84平方公里,下辖9个自然村。该村依托芜太公路、双望路与外部联系,对外交通十分便捷。该村紧邻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桠溪国际慢城、三条垄等重要生态文化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越。该村产业特色鲜明,一产发展以有机水稻种植为基础,种植规模近3000亩。高淳区依托该村水稻种植产业,于2013年对该村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改善了该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时,高淳区借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契机,对该村松湖云谷地块开展入市并在投资发展监管协议中设置水稻养护的相关要求,为该村水稻规模化种植提供生态基础。2024年,高淳区核算了该村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的固碳数据,并将碳汇减排量进行了交易。
二、核心机制
一方面,通过对和睦涧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偏远地区的村庄拆迁搬移至镇区,同时复垦、平整出土地结构优良的耕地,推进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为水稻规模化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借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契机,依托和睦涧村山地丘陵地区自然风光和文化遗存优势,将村内松湖云谷地块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出让,引入水稻养护的高级专家,打造水稻种植养护与生态旅游、康养休闲融合发展的开发模式。
高淳区通过对和睦涧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项基础工作,为后续村内有机水稻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2022年底,500亩有机水稻田作为试验田,率先启动江苏省首个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以施用生物质炭等生态方式种植了“零碳水稻”,并核算出了这种有机水稻的固碳减排数据。2024年3月,高淳区对核算出的和睦涧村有机水稻碳汇减排量进行了有偿竞价拍卖,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
三、主要做法
一是提前规划,争取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支持。2013年,高淳区提前谋划,将东坝街道申请为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镇街,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项目。作为首批整治项目,和睦涧村对整治区域进行了调查摸底,确认了整治方案;对搬迁农户进行了清算补偿、落实了进保;组织实施了农房旧房拆除复耕,推进了低效农用地整治;完善了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修复了河湖沟渠水库水系等生态工程;助推中小型农业机械下乡作业,提升了乡村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后续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培育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是抓好契机,争取集体土地入市政策支持。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方式出让和睦涧村松湖云谷地块时,高淳区充分考虑到该地块地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核心的低山丘陵地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具备开展水稻规模化种植、实现价值转换的优势,因此,通过在挂牌出让时设置《投资发展监管协议》的方式,要求社会资本履行生态管养和维护。一方面,科学保护当地水稻种植资源、引进高级专家进行生态规划和管理,落实社会资本生态修复责任;另一方面,在土地出让起始价评估时充分考虑到生态修复的要求,进行了科学测算,整体予以把握。
本次探索充分融合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项自然资源领域重点工作,实现了农村土地整治、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三赢”。
四、工作成效
经过项目结果分析,东坝街道和睦涧村有机水稻施用生物质炭,稻田病虫害发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6.1%,土壤固碳量平均增加89%,稻田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平均减少16%,净排放量平均减少51%,共产生碳汇130.67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4年3月8日,首个生物质炭有机水稻减排增汇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成果发布暨碳汇有偿竞价拍卖活动在高淳区东坝街道顺利举办。竞拍活动上,东坝街道和睦涧村130.67吨碳减排量转让项目在高淳区东坝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室竞价,由三家竞价单位经四轮报价,最终的成交方为红宝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交价格为75元/吨,成交价为9800.25元,溢价率25%。拍卖所得的碳汇会被用于企业新项目的建设之中,用来抵消新增产能带来的碳排放。此次碳汇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资产,全部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交易,实现了应进必进,阳光交易,交易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此次交易是全国首次基于生物质炭在有机水稻上应用产生的额外碳汇进行的有偿竞价“第一拍”,也是江苏省首笔农业碳汇交易,推动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对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