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55个世界地球日 > 江苏自然资源新成果
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江苏实践——沿海地区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4-04-16 20: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近年来,沿海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海洋强省等各项举措,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沿海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64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8.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5亿元,同比增长0.4%,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末,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5400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500亿元。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在连云港市挂牌成立。南通市、盐城市分别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可再生能源领域筹建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海洋大学等35家科研院所及企业发起成立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升级。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市船舶和海工装备入围国家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连云港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项目、南通中天绿色精品钢、盐城比亚迪动力电池等一批优质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投产。
    基础设施持续健全完善。港口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明确“一港四区”总体规划格局;连云港港实现30万吨航道通航,4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盐城港货物吞吐量增幅全国海港第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宁盐铁路联络线建成通车,宁淮城际全面开工,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江苏段开工建设;盐射高速建成通车,东兴高速开工建设;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达95%以上,海、河、陆、空立体化、现代化交通网络趋于完善。
    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向好。沿海三市改善幅度优于全省平均水平。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4%。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海水(一、二类)面积比例为88.9%。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稳妥推进,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连云港蓝色海湾整治、盐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浒苔防控、互花米草治理深入开展。绿色转型有序推进,南通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