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53个世界地球日 > 生态修复治理
常州新北沿江地区国土空间生态整治试点案例
发布时间:2022-04-14 15: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积极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加快推进沿江地区走提质增效、高效转型之路。2020年,新北区成功争取全省沿江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试点,在此基础上,成功获批沿江地区国土空间生态整治试点。积极探索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生态整治和再开发利用工作机制,通过沿江土地管理与生态治理正向协同、同频共振机制创新,探索打造化工用地“企业退出—生态修复—指标调剂—异地使用”空间补偿机制,展现了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
  一是腾退化工企业,实现资源利用新整合。新北区拿出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决心,压实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停,即关停企业行动。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34家化工生产企业除3家保留改造提升外,其余31家低质低效企业全部关停。转,即转型升级行动。整合优化岸线资源、加快港口能级提升,打造以大宗货物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枢纽及综合性、智慧化绿色港区;将滨江化工园区东区整体转型为非化工,推动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拆,即安全拆除行动。按照“先北后南”的原则,分批推进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的关停拆除,2020年以来共签约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3家、累计安全拆除化工生产企业26家,腾退土地2000亩以上。绿,即生态复绿行动。按照“应拆尽拆、应绿尽绿”的高标准编制沿江生态恢复工程设计方案,全面加快搬迁企业地块生态复绿,2020年已基本完成沿江300米范围内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系统建设,新增绿地2000亩。2021年底基本实现沿江一公里范围内连片复绿,建成沿江生态绿地3000亩以上。提,即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化工园区污水管网“明管化”改造、中区雨水系统“明沟化”改造,以及民生环保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启动禁渔退捕工作,完成渔港码头内245条渔船的签约、拆除、整治,累计118户369名渔民全部上岸安置,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劳动人口再就业全覆盖。同时全面推进园区形象提升。
  二是加快修复整治,构建生态功能保障线。恢复长江沿岸整体生态功能是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初衷。新北区围绕沿江区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地块,制定了《常州市新北区沿江地区国土空间生态整治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修复的整治措施、实施程序、计划安排等内容。计划分三年,共选取38个生态项目进行治理,涉及34家企业,整治规模约3328亩。
  生态整治中,新北区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原则,探索化工企业关闭与厂房拆除,腾退地块污染调查、评估与治理,权属调整,生态复绿,评审验收,财政资金保障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流程全流程、闭环运作路径,对整治地块实施“一地一策”,逐个完善生态复绿设计方案,优化整治措施,确保整治生态效果,基本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综合性治理路径。目前,已有3个项目通过省厅验收,总规模239.4亩。
  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为此,新北区在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中,在沿江化工用地腾退置换试点项目区域打造面积31.2公顷的自然资源生态林,将“植树节”“地球日”“土地日”“测绘法日”“宪法日”等宣传活动与自然资源生态林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我省第一个以自然资源为本底,集党建联盟、科普宣讲、法治教育、廉政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等相融合的示范教育基地。
  同时,深入开展长江干流沿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犯罪行为;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加强长江与大运河、太湖等重点水体一体保护治理。与此同时推进长江沿岸造林绿化专项行动,高质量植绿、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岸线生态保育与景观恢复,建设沿江岸线5公里生态廊道,建成沿江堤300米的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新增绿地2000亩,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新景象重返长江沿岸。
  三是优化调配指标,助推经济发展高质量。新北区在做好“无效供给、低端产能”减法同时,积极做好“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加法。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这都离不开沿江化工企业腾退后空间指标的投放。新北区注重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优化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在空间、产业、业态等方面投向,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以及滨江生态城发展用地,至少投放千亩以上指标用于产业发展,合理谋划1-2个百亿产业集群,力争形成数百亿产值,作为转型升级主引擎、创新驱动主阵地、中高端产业先行区,推动沿江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目前,完成修复整治腾退出的指标,投向了金康精工机电专用生产设备、高端精密轴承制造基地、特尔玛焊割设备及其零配件等高端产业装备制造项目以及部分经营性项目,预计总面积约712亩。
在产业升级中,新北区一方面引导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跃升,打造国内一流的工业智造明星城;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低效、高能耗高污染产能,加大“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力度,推动冶金、化工、纺织、煤电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上下游配套、集群化发展。例如:总投资50亿元的新创碳谷项目在常州高新区开工,建成后将年产3.6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及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最终将形成万吨级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基地,并构建完整产业链,巩固常州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优势地位。此外中简科技、新阳科技、德国朗盛、合全药业等一批优质项目也逐渐形成高端产业链条。
下一阶段,新北区将在沿江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创新试点三年行动中进一步展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决战决胜长江经济带生态之考、发展之考、路径之考,交出长江大保护的靓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