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的规模及特性
由于方山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条件,每逢暴雨区内就会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2016年7月暴雨期间,方山东入口祖龙路与定林路交叉口以及袓龙顶附近出现滑坡隐患,周边道路分别产生开裂现象,裂缝宽度约3~20mm,景区管理单位对道路裂缝进行了及时封填,并对毁坏的道路进行了修复处理。此后,该滑坡区一直处于缓慢变形状态,裂缝缓慢扩大;至2016年9月下旬,滑坡已逐渐发展到祖龙山体中部,并局部发生明显滑动错位,其后缘形成高差达0.5m的滑坡后缘陡坎。2016年10月25日后连续十天左右的强降雨使祖龙山顶附近滑坡破坏速度加剧,发生了大规模整体快速滑动,山体后缘陡坎突然下错3m多,并在后缘附近形成宽度约20m的滑坡凹槽,地表下陷深度达1.2m左右,同时滑坡影响范围内景区道路出现大量隆起和拉张裂缝,裂缝宽度约30~50cm,深度可达2m。滑体与坡下滑草场滑坡连成一体,滑坡前缘一直延伸至坡脚山沟处,并对山沟处的主道路桥梁造成严重威胁。
  
照片1 后缘滑坎 照片2 滑坡体上道路破损 照片3
滑坡体上纵向裂缝滑坡区的祖龙路是通往山顶军营和景区的主要通道,车辆和游客较多,滑坡隐患严重威胁了道路及周边游客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较大的地质灾害险情。该滑坡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00万元,尚无人员伤亡,潜在经济损失约9500万元。
(1)查明岩土质滑坡破坏机制、寻找不同深度的滑动面、滑动面形态、主滑动方向;①通过地面调查发现滑坡体前缘隆起,形成较多的鼓丘和纵向裂缝等现象初步判断滑坡为推移式滑坡;②通过物探手段获取各岩土层电性差异,初步判别滑体的厚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面调查来布设钻孔;③采用埋置深层测斜管,确定测斜管变形、剪断深度;④通过钻孔采取干钻取芯测定各岩土层含水量变化情况,一般滑带岩土受地下水影响此段地层含水量由较显著的变大趋势。
(2)勘查期间主要通过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计算确定滑坡的变形速率和变形阶段,以此为基础结合深层变形监测和地面调查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3)通过地面调查查明滑坡前缘及滑坡体上泉点的分布和溢水量,布设的降水井开展抽水试验、水位监测,分析勘查区及周边地下水补给源为大气降雨,顺滑带位置向坡下径流排泄,在低洼和滑带前缘主要以泉的形式排泄;通过抽水试验确定滑带区地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分析滑带土富水性;定期观测地下水位分析地下水水位随大气降雨量的变化。
4. 项目实施取得的社会及环境效益
该项目已经进行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消除了地质灾害,避免了山体大面积滑坡,确保了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复绿后使自然风貌得以再现,水土得以保持,改善了区内生态环境;该处滑坡是目前省内最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滑坡体方量约120万方,治理后,保障了方山山体的安全,避免了山体滑坡带来的巨大灾难。地质灾害的治理有利于人文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改善,以及投资环境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其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照片4 工程治理后实景照片

照片5 坡体之上锚杆格构、抗滑桩分布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