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52个世界地球日 >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泗洪县“光伏+”节地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16 10: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一、基本情况
  泗洪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位于泗洪县西南岗片区,基地总投资80亿元,规划建设1000MW。基地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3亿千瓦时,年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农牧业和渔业养殖年可实现收入9000万元,实现旅游消费收入4000万元。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8万吨,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泗洪县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光伏领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效益倍增,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主要做法(技术特征)
  1、因地制宜,优先使用未利用地
西南岗地区多以丘陵岗坡土地为主,土地不平整,湖泊滩涂较多,岗湖相间,不利于耕种,原来的水面以渔民粗放式养殖为主,产出效益低。但特殊的自然风貌,导致该地区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发电的理想位置。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项目。2017年光伏领跑项目落户该地区,该项目分为两期,首期占地3206亩,土地类型均为未利用地,全部为湖泊水面。二期总用地面积约2900亩,主要占用地类为水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和一般农用地(坑塘和河流水面),其中占用水工建筑用地约为200亩,一般农用地约为80亩,其余全部占用未利用地进行布局建设。目前除办公、生活设施和增加站等少量建设用地通过挂牌出让外,其余项目用地均采用出租方式,租金由基地每年向当地政府缴纳。
 

图1 领跑基地布局范围

  2、四位一体,“风渔光游”齐头并进
  泗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紧紧把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率先实践,积极拓展“光伏+”发展技术,成为全国唯一覆盖“渔光”、“牧光”、“农光”三种生态模式的基地。光伏板般下进行了渔业养殖、油牡丹种植和生猪养殖,目前已经发展“渔光互补”养殖面积1.5万亩,“农光互补”1000亩,“牧光互补”1000亩,带动当地3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年产生附加经济效益在5000万元以上。水上光伏板用来发电,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送至国家电网,同时基地按照3A级以上标准打造了“光伏大鱼”、“彩虹桥”等景观,配合当地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在天岗湖周边积极打造风光无限的天岗湖光伏景区。随着一大批生态光伏项目落地,“风渔光游”齐头并进,作为江苏六大经济薄弱片区之一的西南岗顺利实现脱贫。
 

图2 “牧光互补”技术应用

  

                                                                              图3  “渔光互补”模式应用           图4 光伏矩阵“鱼跃天岗湖”

  三、节地效果
  光伏发电领跑基地位于西南岗片区属于丘陵地带,高低起伏,且土壤瘠薄,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很低。当地还有较多的湖泊和滩涂,但利用率不高,以粗放式的水产养殖为主。为有效节约自然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基地建设以利用水面为主,光伏板主要布局在水面和未利用地、滩涂上,除办公、生活设施及增压站外能少占用土地一律少占地,能少利用建设用地则少用,尽可能提高水面利用率和产出率。
 

图5 领跑基地风光

  四、应用前景(使用范围)
  西南岗地区每年平均光照时间为2327个小时,光伏发电有效利用小时数为1200多个小时,丰富的光照资源成为泗洪县发展光伏发电的先天优势。除领跑基地外,目前西南刚地区还有约8万亩国有未利用地和非农用地,以及约30万亩一般农用地可供开发。泗洪领跑基地的建设和节地技术对日照资源丰富、湖泊水面资源丰富的地区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五、实践探索(政策价值)
  一是创新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实施“光伏+”技术式能够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以最小的土地投入,带动周边未利用地、滩涂或者贫瘠土地高效利用,提高产出效率,有效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良性互动。
  二是促进农业转型,带动群众增收。泗洪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所在的西南岗片区是江苏省六大贫困片区中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一个。通过集体资产出租、“渔光互补”水下渔业养殖、“光伏+油牡丹”种植、“光伏+水上牧场”、公共空间治理等关联途径,每亩水面(土地)增收达200元,带动农民就业300余人,给西南岗地区群众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35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西南岗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为经济薄弱地区村居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显著贡献。
  三是助力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随着泗洪光伏领跑基地规模的扩大,一些上下游企业开始向泗洪集聚,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泗洪日渐清晰,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兴起一片的联动效应。目前,泗洪经济开发区已落户宏润光电、林洋光伏、百慕科技、林航科技、中来光伏等光伏配套工业项目5个,总投资63亿元,主要提供太阳能电池、光伏支架、光伏背板等组件,年可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
  四是推动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泗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建设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能源政策,基地建设对于推进行业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项目通过市场支持和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和推广,加快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推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电价降低、补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