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52个世界地球日 >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无锡市锡山区江南特色水乡村落整体改造
发布时间:2021-04-15 17: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一、基本情况
  谈村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紧邻锡山区云林商圈,地理优势明显,谈村行政村范围面积68.17公顷,全村农户203户,户籍人口884人。谈村之前的农房宅基地面积较小,大多为兵营式联排两层楼房。按照无锡市加快村庄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有关要求,于2018年编制完成村庄发展规划(2018-2030),该规划统筹村庄周边生态景观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自身发展诉求,以发展村庄商业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为前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重塑江南水乡民居特色。目前已基本按照规划和预期进度完成第一阶段建设。
  二、主要做法(模式特征)
  1.规划设计理念
尊重原生乡土文化和村庄内在肌理,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统筹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村庄生活生产建设用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美化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及农宅质量,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提高幸福感;强调城乡统筹、服务均衡的城乡人居体系发展,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发展生态农业和商贸旅游,提高村民收入。力求将谈村发展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越的江南特色水乡村落。
  2.具体做法
  (1)突出乡村风貌,统筹规划布局。立足“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围绕锡山区镇村布局规划、安镇街道总体规划等上位城乡规划要求,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一般农田、基本农田的控制边界,做到城乡规划与国土规划相互融合,实现土地资源与空间资源的统筹配置。统筹安排用地结构,在充分保障生态与居住用地基础上,规划建设相配套的科教文卫体、商业、休闲等服务设施,道路及绿化等基础设施,促进村庄功能的有机完善,并在谈村现有的市级文保三角桥和谈村特色建筑老电影院的基础上,整合村庄周边景观资源,沿春丰河打造1000米风光带,形成具有历史特色、人文特色的发展模式。
  (2)立足乡村振兴,促进产业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谈村靠近“云林商圈”区位优势,发掘村庄产业发展潜力。通过盘活低效用地,集中安置村内老旧企业至区标准厂房,为生态农业旅游,商业服务业发展留出空间,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为村庄长远发展搭建平台。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利用村域范围内现有的生态资源,结合翠屏山旅游度假区的资源优势,在春丰河以西设置生态农业体验区,开展农业观光与体验,同时还可以和南侧九里河公园构成南北两片完整、连续的生态系统。二是发展商业服务业,短期利用村庄南侧水系资源打造锡沪路滨水商业服务设施,结合规划村庄步行景观系统及九里河湿地公园打造商业服务中心,并兼具旅游服务功能。三是坚持发展前瞻性。在东侧锡沪路北为村级商业服务预留部分发展空间,下一步将通过盘活边角地、空闲地等土地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3)立足以人为本,探索整村翻建。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谈村翻建过程中,始终秉持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在建设模式选择、单体建筑设计、平面布局等规划各方面,通过村民问卷及座谈、村民小组沟通、村民代表大会汇报决议等方式,广泛征求各个层面意见,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村庄改造设计,以2户双拼为主要户型,充分调动了村民改造积极性。二是坚持逐步推进。根据村民报名意愿和经济能力合理安排翻建区域,稳步推进村庄翻建进程。优先实施市政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村民现状出行条件,在此基础上,先期搬迁腾出村东南侧的工业用地50亩用于翻建,再以“拆旧建新”模式推开。目前已完成建造150户,房屋已拆农户在过渡期内由村委提供每户3万元租房过渡费。
    (4)立足多审合一,创新审批管理。为了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用地保障,无锡市于2019年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宅基地审批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村住房建设用地管理的工作意见》、《无锡市区农村集体用地建房规划管理规程(试行)》、《无锡市区宅基地规划建设用地许可“联办一张表、联批一张证”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文件,形成农村住房“1+3”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住房审批管理制度。创新宅基地规划用地审批流程,整合简化宅基地和规划许可手续,通过多部门联审联办,实现从建房申请到开工建设“一次申报、一次领取”,让老百姓少跑腿,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谈村以最短的时间核发了全市第一张《宅基地规划建设用地许可证书》。
  三、节地效果
  从土地利用角度,秉承建设用地减量化原则,建设用地总面积由44公顷减少至41公顷。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及村庄边角空间土地约3.2公顷,主要用途增加居住、商业、公建配套、绿化等空间;村民住宅建筑面积增加约1.66万平方米,村庄综合容积率由约0.95提高至1.5,村民居住舒适度大幅提升的同时土地利用强度提高。
从生态保护角度,提升生态环境,增加景观绿化,打造村中心景观、村入口景观绿化,并充分利用村庄中央现有的河道和春丰河岸,以绿地布局和水系串联,依托现有水系资源打造绿化景观带及生态廊道。村域范围内实施洁污分流,减少了污水,并进行河道整治。
从公共设施角度,通过合理规划和统筹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将原本散乱分布的各类民生设施整合为1.09公顷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于建设村委、卫生服务站、残疾人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站、体育活动室、室外体育健身点、文化活动室、村中心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
从产业融合角度,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减少第二产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商业服务业等高效益产业,提升经济收入。村庄商服、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已给村民带来了切实的收益,谈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440万元,同比增长20.9%,村庄初期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预留了20亩土地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预计可每年增加村级收入约1000万元。
  四、应用前景(使用范围)
根据2017年出台的《国土资源部关于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要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考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相关规划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保护、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用地。谈村的规划改造为其他农村尤其是江南地区农村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样本。
  五、实践探索(政策价值)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锡山区安镇镇谈村积极探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规划统筹,节约集约。明确农村建设要有三个主要规划设计——村域规划、自然村平面布局总体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从散乱变统筹、从无序变有序、从粗放变节约集约。
  二是出台政策,提供保障。以无锡市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为契机,由区政府办牵头,结合锡山区实际,深入调查,反复修改,起草形成《锡山区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操作口径》,并研究制定《锡山区农村住房建设配套资金补助办法(试行)》,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三是抓住关键,创新思路。做好“人”的工作,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农村居民对各项政策的熟识度和配合度;做好“钱”的工作,在财政给予一定奖补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对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提供低成本信贷服务,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有效方式;做好“地”的工作,统筹安排农村住房用地。理清政策重点、操作要点和工作思路,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合力解决好乡村振兴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