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盐城智能终端产业园位于盐城市盐都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是全省首批20家“十三五”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园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总部研发区、企业孵化区、生产制造区、综合服务区、生活配套区“一园五区”,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创小镇”。园区自2015年9月份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建成和在建高标准厂房近300万平方米,容积率达到1.6。
目前,盐城智能终端产业园先后招引落户智能终端产业项目103个,投产达效项目62个,产品涵盖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视听、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有30多个企业成为华为、中兴、小米等一线品牌供应商,初步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全产业链。特别是以东山精密为代表的产业链龙头项目和关键项目在竣工投产后,将加快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的构建,吸引一批高科技、高层次的项目落户,2019年智能终端产业园实现开票销售160亿元,到2020年可形成300-500亿元产业规模。
二、主要做法(模式特征)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该项目由国家级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实施,优先选定集中连片、存量建设用地较多的区域,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围绕“智能终端”产业定位、行业要求,合理确定高标准厂房建设总体布局和规模。
二是注重市场运作。盐城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市政府出资的国有公司,是园区建设投资的主体,在资本运作和园区建设方面发挥了主导优势。该公司以“工业地产开发运作模式”建设园区,厂房以租赁或回购形式提供给企业使用,同时利用厂房屋顶建成光伏发电供园区企业使用,政府只负责项目的招引和推进,有效加快了高标准厂房建设步伐。该模式不仅对政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又保障了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实现政府和企业共赢。
三是注重完善配套。高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由盐高新集团负责投资建设。同时在高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根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建设商务办公、产品检测、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为园区配套的总部研发区、人才公寓、小镇客厅等功能配套项目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具体操作流程:一是选址方面。高标准厂房安排在已形成特色产业优势、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度较高的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内建设,而且是集中连片的区域,可以节约公共配套投入;二是规划方面。高标准厂房容积率一般应达到1.6以上,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35%,厂房层级都在四层及以上,同时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三是建设规模方面。高标准厂房单栋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且年度开工建设并竣工的高标准厂房建筑总面积在40万建筑平方米以上。
三、节地效果
盐城高新区自2006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集聚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园、韩资工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主的工业集中区。以往入园项目普遍采用“单独供地”模式,容积率普遍在1.0左右,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近年来,盐城高新区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节约集约”并重,园区所有新建多层厂房容积率不得低于1.6,成为盐城市现代集约化程度最高、设计理念最新的现代化园区,经初步测算,至少为全区节约利用土地1000亩以上,我区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江苏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中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先进地区,多次获得省土地利用指标和节约集约利用资金奖励。
四、应用前景(使用范围)
高标准厂房具有占地面积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等特点。主要适用于劳动密集型轻工行业,如纺织、服装、针织、制鞋、食品、印刷、光学、无线电、半导体以及轻型机械制造及各种轻工业等。适用于工业集中区新厂房建设。
五、实践探索(政策价值)
该模式应用项目建设已完成且不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具有行业内先进性、示范性、代表性、应用前景良好,具备推广价值。鉴于此,盐都区近几年在全区大力推广高标准厂房建设,除了智能终端产业园,盐都区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张庄街道建成了动力齿轮产业园园区、在大冈镇建成了纺织园区、在郭猛镇建成了环保产业园等各具特色的乡镇产业园区,大大提升了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既节约了土地,又带来了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