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泗洪领跑者基地位于泗洪县西南岗片区,基地总投资80亿元,规划建设1000MW。该项目为国家奖励激励项目,同时也是泗洪县脱贫攻坚重点工程。项目分为两期,首期占地3206亩,土地类型均为未利用地,全部为湖泊水面。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总用地面积约2900亩,主要占用地类为水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和一般农用地(坑塘和河流水面),其中占用水工建筑用地约为200亩,一般农用地约为80亩,其余全部占用未利用地进行布局建设。目前除办公、生活设施和增加站等少量建设用地通过挂牌出让外,其余项目用地均采用出租方式,租金由基地每年向当地政府缴纳。基地建成后,500 MW年发电量可达6.5亿千瓦时,年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渔业养殖年收入4500万元,实现旅游消费收入2000万元。同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万吨,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2019年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奖励激励名单正式公布,全国共3家,泗洪榜上有名(另外2家为内蒙古达拉特、吉林白城,每个基地奖励激励规模为50万千瓦)。
二、主要做法(模式特征)
1、因地制宜,优先使用未利用地
西南岗地区多以丘陵土地为主,湖泊滩涂较多,不利于耕种,仅发展渔业养殖效益也较为低下。但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发电的理想位置。因此,该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分为两期,首期占地3206亩,土地类型均为未利用地,全部为湖泊水面。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总用地面积约2900亩,主要占用地类为水工建筑用地、未利用地和一般农用地(坑塘和河流水面),其中占用水工建筑用地约为200亩,一般农用地约为80亩,其余全部占用未利用地进行布局建设。
2、四位一体,“风渔光游”齐头并进
泗洪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采取渔光互补的立体经营模式,积极拓展“光伏+”倍增效益, 采取水上光伏发电、水下渔业养殖、岸上风力发电,同时,按照3A级以上标准打造风光无限的天岗湖旅游景区,四位一体,“风渔光游”齐头并进。
三、节地效果
领跑基地位于西南岗片区属于丘陵地带,高低起伏,且土壤瘠薄,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很低。当地还有较多的湖泊和滩涂,但利用率不高,以粗放式的水产养殖为主。为有效节约自然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基地建设以利用水面为主,除办公、生活设施及增压站外能少占用土地一律少占地,能少利用建设用地则少用。尽可能提高水面利用率和产出率。
四、应用前景(使用范围)
西南岗地区每年平均光照时间为2327个小时,光伏发电有效利用小时数为1200多个小时,丰富的光照资源成为泗洪县发展光伏发电的先天优势。除领跑基地外,目前西南刚地区还有约8万亩国有未利用地和非农用地,以及约30万亩一般农用地可供开发。泗洪领跑基地的建设和用地模式对日照资源丰富、湖泊水面资源丰富的地区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五、实践探索(政策价值)
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创新了土地利用模式
实施“光伏+”模式能够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良性互动,开辟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径,赋予了乡村振兴新的动能。
2、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该项目的开发增加了西南岗地区的财政收入,项目的建设,仅建筑安装税一项,就为当地带来了近4亿元的税收。项目除带来税收收入、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外,还带动了该项目地区的水下渔业养殖、岸上风力发电以及旅游项目收入,有效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
泗洪领跑者基地所在的西南岗片区是江苏省六大贫困片区中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一个,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还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等给当地百姓丰富了创收渠道,加快了该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