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50个世界地球日 > 江苏自然资源新成果
省地调院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测绘调查
发布时间:2019-04-18 18: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通过不断地规范管理、创新技术、提高服务,在土地调查与测绘、不动产调查与测绘、各类基础性测量、自然资源调查与确权登记、国土资源规划与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评价与监测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技术服务工作,承担各类国土测绘与规划项目600余项,经济规模累计超过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率先开展东海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2017年,以东海县自然资源作为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地区,并对该县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作为重点试点对象,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探索,推动江苏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之经验。
       本项目在开拓性试验摸索的过程中,突破其限制,大胆尝试和创新,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操作流程与技术方法,根据要求编制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指南》。在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下,实现对水流、森林、滩涂、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划清了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了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了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推进了确权登记法治化,建立了自然资源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


        推进星空一体化的综合自然资源监测预警网建设
        2018年6月,江苏地调院提交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方案”全票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允许建设的批复。卫星中心将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开展面向全省的自然资源遥感调查与宏观监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动态综合监测、城市群多尺度遥感监测等卫星应用,建立并完善针对海岸带、林地、草地、湿地等不同资源要素的动态变化监测网,增强国产卫星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撑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国产卫星产品与相关服务。目前,卫星中心工作场所已经落实,正在进行软硬件建设和组织架构工作。
 

        矿山开发与自然资源遥感调查
       根据国家和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承担并完成了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千山成矿带矿山遥感解译与外业查证、苏沪浙区自然资源更新调查等矿山开发与自然资源遥感调查项目,工作区涵盖了江苏、福建、浙江、甘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查明工作区矿山开发现状、环境问题及管理情况,掌握工作区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和变化情况,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矿山开采卫片执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以江苏省沛县为样板,在全国率先编制并向原国土资源部提交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获得肯定并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支撑自然资源管理
        在自然资源管理支撑方面,以“第三次土地调查”、“自然资源调查确权”、“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资源环境遥感调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国土资源规划设计与评价”、“农业两区划定”等领域工作为主导,延伸了测绘工作的服务领域。
        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要求,承担了镇江市润州区、淮安市清浦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运用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和数据库管理、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形成了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了测区内农村地区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承担了苏州高新区城镇地籍调查、淮安市淮阴区村庄地籍调查、苏州市吴江区村庄地籍调查项目,在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登记发证中充分运用了调查成果,并将该成果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内容。此外,还承担了南京市六合区及江宁区农村宅基地与农房统一调查任务,将农房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城镇化和户籍改革带来直接动力。
         率先在农口系统提出并实现“农地一张图”管理概念,并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开展了十五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该项目在缺乏明确的技术标准的条件下,结合各地方实际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摸索出一套适合地方实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路线,在合法、合理、合情基础上结合“一村一情、一组一策”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各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
         同时,在江苏地调院大型综合性项目中承担了大量的一等水准测量工作任务,如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管理一等水准、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一等水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一等水准、苏州基岩标联测一等水准、淮安盐矿开采区地面沉降测量一等水准、扬州城区北部地面沉降一等水准、泰兴市地面沉降监测一等水准等多次水准测量工作,工作量累计达数千公里。
         此外,还跨界承担了徐州铜山区试点、常州市新北区、钟楼区、天宁区、溧阳市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任务。其中,溧阳市河道绵长、水系错综复杂,工作量大,河道管理范围线穿越工矿企事业单位、公园居民区、墓地、各种工业建筑设施等,还有各种历史遗留矛盾需要解决,实际工作情况极其复杂,一条河道划界需要从起点至终点对涉及到的每家每户、一厂一矿逐个沟通。范围包括24条河道,1处湖泊,65座水库、6个闸站枢纽,划界长度1000余公里,项目组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原本三年完成的工作任务在一年内完成。其成果在水利、规划、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共享,并纳入相关部门日常管理工作中。特约记者 陈娟  通讯员 杨礼平

河湖和水利工程数据审核系统与界桩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