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47个世界地球日 > 江苏国土资源新成果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障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4 09: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保障程度研究>>研究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等15种重要矿产资源。从保障年限分析结果来看,我省重要矿产资源开采保障程度:岩盐资源充足;凹凸棒石粘土、煤炭、石膏资源丰富;铁矿、钛金红石、锶矿、高岭土、磷矿、芒硝、水泥用灰岩、铅、锌资源短缺。该研究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提供了依据,并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
   

    为全面论证重要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程度,并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了江苏省重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保障程度研究,具体工作由江苏省地质资料馆联合有关单位和专家完成。研究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铅、锌、锶、钛(金红石原生矿)、岩盐、芒硝、石膏、磷、高岭土、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现将主要研究成果简述如下。
一、 矿产资源概况
    江苏省纵跨华北陆块、秦岭造山系和扬子陆块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截至2012年底,江苏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共133种,矿产地共有577处,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占总数的82%,大型仅占18%。勘查程度较高,达到详查以上程度的占74%。全省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的潜在总价值为1.55万亿元,其中排列前10位的有岩盐、芒硝、石膏、煤炭、水泥用灰岩、铁、饰面用大理岩、熔剂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和硫铁矿,合计1.46万亿元,占全省的94%。
    江苏省矿产资源分布相对较集中。徐州地区主要有煤炭、铁、水泥用灰岩、岩盐、石膏、硬质高岭岩、钛铁矿砂矿等;连云港地区主要有磷、钛(金红石原生矿)、陶瓷土;淮安地区主要有岩盐、芒硝、石油、凹凸棒石粘土;扬州-泰州-盐城地区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南京-镇江地区主要有煤炭、铁、铅锌、水泥用灰岩、石膏、锶、磷、凹凸棒石粘土;常州地区主要有煤炭、水泥用灰岩、岩盐、芒硝、陶瓷土;苏州-无锡-南通地区主要有高岭土、陶瓷土、铁、铅锌、水泥用灰岩。
    本次研究的14种固体矿产的矿产地共336个,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1.46万亿元。按照2012年度全省矿业产值排序前50强的矿山企业中,煤炭占18个、岩盐和芒硝占15个、水泥用灰岩占6个、铁矿占3个、铅锌矿占1个、磷矿占1个。
二、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矿产品消耗或生产量的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密切相关,因此,采用了弹性系数法,对未来2020、2025年的矿产品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结合了国家能源结构政策,引入了调整系数对能源矿产预测结果进行了调整。预测结果如下表。

    数据表明,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煤炭、石油、铁、有色金属(铜铅)供需愈来愈严峻,水泥用灰岩与水泥生产的供需关系相对缓解,岩盐生产满足需求。
三、 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研究
1、部分主要矿产资源开采量与矿产品的需求关系
(1)2008-2012年期间煤炭年平均开采量为2187.94万吨,仅能满足年平均需求量24879.57万吨的8.79%。
(2)2008-2012年期间原油年平均开采量为180.12万吨,仅能满足石油年平均需求量2773.36万吨的6.49%。
(3)2008-2012年期间钢材年平均生产量为9065.99万吨,铁矿石年平均开采量546.11万吨,以2.5吨铁矿石冶炼1吨钢材计算,年开采的铁矿石仅能满足钢材年平均生产量的2.41%。
(4)2008-2012年期间我省十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钨、钼)年平均开采量55.2万吨,锌矿和铜矿石年平均开采量44.92万吨。有色金属矿石中有用金属的含量较低,并考虑选冶综合回收率等因素,以矿产品选冶率2%估算,即10万吨矿石大约能选冶出0.2万吨有色金属,我省有色金属矿山年开采量只能提供目前有色金属年需求量的1.62%。
(5)2008-2012年期间我省水泥年平均产量14888万吨,同期水泥用灰岩年平均开采量为5326.87万吨。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是水泥用灰岩,据统计,生产1吨熟料需要1.3吨水泥用灰岩,生产1吨水泥需要消耗0.77吨熟料,相当于生产1吨水泥需要消耗约1吨水泥用灰岩。因此,水泥用灰岩的年开采量仅能提供水泥年生产的35.78%。
(6)2008-2012年期间我省硫酸年平均产量418.94万吨,同期硫铁矿石年平均开采量为14.938万吨。以生产1吨硫酸消耗0.61吨硫铁矿石估算,我省硫铁矿石的年产量只能提供生产24.49万吨硫酸的矿石资源,即仅占我省硫酸年生产量的5.85%。
(7)2008-2012年期间岩盐年平均生产量是1225.66万吨,芒硝年平均生产量是251.22万吨。2008-2012年期间我省纯碱年平均生产量294.54万吨。因此,盐矿生产足以保证盐化工业的需求。
2、重要矿产资源开采保障程度
    采用宏观储采比来分析我省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并将保障年限划分为“充足、丰富、短缺、枯竭”四个级别,以定性评价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保证年限≥100年者,保障程度为“充足”;50~99年为“丰富”;11~49年“短缺”;≤10年为“枯竭”。
    宏观储采比(年):矿山保有资源储量除基础储量外,还有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或未经可行性研究的部分资源量,如331、332、333类型的资源量。开采矿山的这部分资源量是可以利用的,未动采或停采矿山有一部分资源量也是可以利用的,按相关规定,这部分资源的可利用比例暂定为50%。因此,采用采矿山保有资源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未动采矿山可供利用资源量来分来析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宏观储采比(年)=[基础储量+(资源量+可供利用资源量)×0.5]×采矿回收率÷产能(设计年产量)。若将资源量和可供利用资源量按50%折扣为基础储量,再根据平均回采率计算出的储量,依据产能估算保障年限,从而得出的主要矿产资源保障年限如下:岩盐矿213年,凹凸棒石粘土71年,煤炭69年,石膏50年,高岭土35年,钛金红石34年,磷29年,铁26年,铅24年,锌20年,芒硝17年,水泥用灰岩16年,锶10年。
    从保障年限分析结果来看,我省重要矿产资源开采保障程度:岩盐资源充足;凹凸棒石粘土、煤炭、石膏资源丰富;铁矿、钛金红石、锶矿、高岭土、磷矿、芒硝、水泥用灰岩、铅、锌资源短缺。
3、矿产品进口情况
    2012年江苏省矿业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仅0.7%,矿产品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需从省外和国外大量进口矿产品。根据江苏省进口的主要矿产品数量和金额数据,铁矿砂及其精矿、铜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成品油等大宗矿产品进口的数量很大,2011年和2012年购买主要矿产品的金额分别为239.31亿美元和228.36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484亿元和1416亿元,相当于省内矿产品销售收入的4.6倍。
四、 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我省资源开发与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除岩盐外,大宗矿产品如煤炭、石油、铁、有色金属、硫铁矿和水泥用灰岩矿开采量远满足不了工业需求量。
2、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一些矿床规模达到中型以上、且资源潜力较好的部分矿产地,因受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制约而不能开发,甚至一些正在开采的矿山也将面临关闭。
3、部分矿山矿产资源开发“三率”指标和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我省共伴生、低品位及难选冶矿石较多,有些共伴生有益元素、低品位及难选冶矿尚未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三废”治理与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2)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高。部分矿山企业科研水平低,附加值高的综合利用项目少;部分中小型矿山缺乏从矿物原料到加工利用整个环节的综合利用研究;在科技攻关方面也存在人才队伍和经费支撑等问题,科技创新力薄弱。
4、压煤建设项目较多。据统计,2005-2014年,徐州地区先后有21个建设项目压覆43个煤矿,共压覆煤炭资源储量15506万吨、天然焦2012万吨、高硫煤2280万吨。苏南地区有15个建设工程项目共压覆16个矿区2628万吨煤炭资源量。
5、矿产资源开发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矛盾。许多矿山或矿产资源分布在城市规划区,规划建设的交通干线也压覆矿产资源,使我省有限的重要矿产资源不能予以开发利用。
(二)、几点建议
1、加强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储量
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特别加强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大宗矿产品资源的勘查找矿工作。我省大宗矿产品主要依赖省份供应,但是,我省有限的资源仍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苏北的石油矿藏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小、碎、贫、散”特点,今后除继续在第三系凹陷区勘查和开发外,建议在苏北滨海和南黄海中、古生界碳酸盐地层探索和寻找石油资源。
煤炭资源勘查方向,一是已有矿区的外围和深部(-1000~-1500米),二是推覆构造体之下,三是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地质勘查空白区。
水泥用灰岩除在已知矿区及其外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扩大资源储量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外,资源潜力区主要在徐州、宁镇和锡常地区(含高淳),包括邳州市燕子埠寨山—黑山、贾汪区大蒋门-大洞山、睢宁、邳州张山-种羊场、徐州铜山柳泉、南京市浦口区宝塔山、句容市铜山、南京高淳花山、溧阳市金山、宜兴市新芳、宜兴市张渚-丁山等资源预测区。
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资源勘查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攻深找盲”,在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探索发现新的资源储量;二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宁镇、宁芜、宜溧地区进行勘查,勘查深度可以增加至1000米以内;宁镇中段探索寻找斑岩型和层控型铜矿;三是对尚未开发的铁、有色金属矿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如:南京甘家巷铅锌银矿床、南通王浩铁矿床、溧水县观山铜矿床等。
芒硝、凹凸棒石粘土、锶矿等是我省的优势矿产资源,建议由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矿山企业,从长远角度出发,拟定优势矿产资源规划,加大勘查投入和扩储勘查工作力度。
2、矿山关停要科学论证,不能一关了之
    矿产开发在现实中面临环保压力,目前一些矿山面临被迫关闭的窘境,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矿山,如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宁镇地区的一些大型水泥用灰岩矿山。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矛盾,但采矿活动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对环境影响不大。如: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和苏州高岭土矿采用废石、尾矿充填井下采空区,做到了废石和尾矿的零排放。
因此,关闭大中型矿山要经过科学论证,要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资源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能一关了之。
3、切实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1)实施节约与综合利用战略
以全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基础,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以示范工程项目为抓手,继续组织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工程。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兼顾不同地区的小型矿山,进一步加快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实施。树立高效、绿色、安全、环保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带动全行业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高。
(2)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体系
加快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矿产资源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尾矿利用率、矸石利用率。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建立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指标体系和评估验证体系。
(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构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利用,鼓励和引导矿山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来提高矿产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管理,在勘查主要矿种的同时,必须对共伴生矿种进行综合勘查和评价,将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作为勘查开发的重要准入条件。进一步加强对“三率”监管和考核,确保节约与综合利用方案有效实施。
4、严格履行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
    高速公路、铁路等国家和省重要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进行科学论证,权衡经济利弊,并严格履行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程序。要加大对“未批先压”问题的查处。非国家或省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应遵循避让原则。
5、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大需求保障程度
    我省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等大宗短缺矿产,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1)对我省短缺的大宗矿产,以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优势资源为重点,以补缺、补紧、补劣为原则,拟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规划,从政策上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走出去”,逐步建立和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保障。
(2)加强省、市政府之间的高层次协调,通过独资、合资形式,在我国中西部扩大我省紧缺大宗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我省煤炭资源的不足主要依赖中、西部,可以以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为龙头,在中、西部建成2~3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供应基地。
(3)铁矿石主要依靠国外供应,我省的铁矿石主要从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今后应积极到铁矿石出口国合作参与铁矿勘查、开发,逐步建立生产供应基地。
(4)以建立境外矿产合作基地为目标,设立境外风险勘查基金,重点扶持我省紧缺矿种勘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