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47个世界地球日 > 各地动态
小记者走进地质课堂大科普服务少年儿童
发布时间:2016-04-18 11: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科普基地纪念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周开幕
   

4月16日,有色金属华东地勘局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科普基地(以下简称实验室基地)纪念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周隆重开幕,《东方卫报》二十余名小记者应邀走进实验室基地,参观丰富多样的地质成果资源,参与地质科普知识互动抢答活动,体验了“点石成金”的神奇地质之旅。
    实验室基地的博韬馆参观活动是小记者地质信息化科普体验之旅的第一站。在实验室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参观了博韬馆内或质朴或精巧的一千余件矿石、化石及宝石展品,初步了解了这些地球之宝的形成原理和可能用途,并聆听了关于各类“石头”的美丽传说,对博韬馆中整车的铅锌矿石、巨大的海百合化石、神秘的夜明珠原石、壮观的树化玉、精致的沙漠玫瑰等精品展示资源留下了深刻印象。
    “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体验是实验室基地在此次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期间推出的招牌科普服务。“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由实验室基地自行设计研发,以“点石成金”为主线,以实验室基地吉祥物“甲甲”为主角,运用三维虚拟可视化交互仿真技术建设流程化、虚拟化的野外地质工作体验平台,通过主流程漫游和子场景触发主、支线推进地质科普教学。小记者们观看了实验室基地大屏幕播放的平台衍生动画《点石成金》,在“甲甲”的指引下了解了地质勘探数千年来的发展史,观看了生动有趣的测量、物探、钻探等地质勘探主要流程。随后,小记者们亲自上阵,坐在电脑前分批登陆“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平台,寻找隐藏在地质测量、填图、物探、化探、槽探、钻探、开采、冶炼等地质勘探子场景中的知识触发点,与“甲甲”及“地勘队员”进行对话,进一步了解、熟悉地质知识。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是此次世界地球日活动的科普宣传主题,在“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平台的操作、体验过程中,讲解员适时向小记者们提出了问题,了解孩子们对于信息化找矿技术与资源开发、绿色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很快就得到了“信息化技术能够让找矿更高效、更清洁”、“矿山开采可以做到对地球环境破坏更小”的满意回答。
    参观、体验环节结束后,小记者们立刻进入了“现场检验”环节——地质科普知识互动抢答活动。实验室基地科普人员现场对小记者们进行提问,通过抢答的形式对孩子们刚刚学习、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检验。经过五轮紧张的拼抢,四位小记者以快速的反应和记忆理解能力脱颖而出,开心地领到了实验室基地颁发的笔记本和吉祥物娃娃奖品。
    在接受科普服务的过程中,小记者们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职,对实验室基地的科普工作人员进行了实时采访,了解了地质信息化工作的概念,认识了国家地质工作发展的最新趋势。据了解,小记者们将对此次科普旅程进行即时总结、撰写稿件参与评比,《东方卫报》报社和实验室基地将联合在其中择优进行刊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小记者进地质课堂”活动是实验室基地对外开放工作中首次大规模有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亲子式公益科普活动。除了二十多位小记者外,还有数十位家长到场陪同体验,他们也纷纷对实验室基地独具特色的科普服务点赞,给出了“富有趣味”、“知识点很多”、“想介绍亲戚朋友再来”、“好感度爆棚”的好评。另外,除“记者团”和“亲友团”外,此次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也有“亲子团”到场参观,和小记者们一起愉快地体验“点石成金”科普旅程。
    据介绍,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开展地质信息化技术研究,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地质工作的渗透融合探寻地质勘探的新路径、新模式,并以超前眼光同步开展了地质信息化科研的科普化工作。凭借在地质信息化科研科普领域的出色表现,2013年,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被中国国土资源部认定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5年,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再获殊荣,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被评选为当年的全国优秀信息化科普教育基地。对于公益科普工作,实验室基地的定位十分明确——以“公益、开放、创新”为宗旨,以青少年学生为科普重点对象,面向全社会提供地质信息化科普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勘探事业的发展进程,了解信息化大背景下的新型地勘。
    目前,实验室基地纪念第47个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周仍在火热进行中,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走近地质信息科技,体验“点石成金”。

“小记者进地质课堂活动”正式拉开我基地纪念第47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帷幕

 

小记者们在大屏幕前操作《点石成金》科普微动画

 小记者们在 “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平台上互动,体验野外找矿工作过程

“点石成金”智慧找矿体验之旅让小记者们开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