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已通过野外验收,评定等级优秀。项目完成水文地质简测2078 km2,钻探5360.7m,热响应试验50组,抽灌水试验6组,测井3175.77m,样品分析1837组。通过项目的实施,初步了解了南京市地层结构、地热赋存条件、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和浅层地温场特征,初步划定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4)《长江三角洲典型地面沉降区水土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面沉降区水土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已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野外调查与采样任务;典型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已经建设;较深入研究了苏锡常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酸化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水土污染监测的方法技术,并初步拟订了水土污染监测的方法技术草案。
(5)环境地质研究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除沿海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项目启动外,又新开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管理与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其中苏锡
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管理项目完成GPS点测量91个,基岩标分层标测量38组次,水准测量240km及15个监测点的维护;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完成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100 km2,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解译1100 km2,样品采集65组。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环境地质研究程度
大丰市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工程开工仪式
2012年已基本完成《江苏省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项目各报告初稿。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并完善了地质环境综合区划思路,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题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区域划分;在上述6个专题区划的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初步建立江苏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数据库。
《江苏省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专题区划分区表
地质灾害区划
|
重点防治区
|
一般防治区
|
|
地面沉降
重点防治区
|
滑坡崩塌
重点防治区
|
地面塌陷
重点防治区
|
|
矿山地质环境区划
|
重点治理区
|
一般治理区
|
|
重点防治区
|
一般防治区
|
|
山体资源保护区划
|
特殊保护区
|
适宜开发区
|
|
地质遗迹保护区划
|
重点保护(开发)区
|
一般保护
(开发)区
|
|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
修复治理区
|
重点防治区
|
一般防治区
|
自然防护区
|
土壤污染防治区划
|
修复治理区
|
重点防治区
|
一般防治区
|
自然防护区
|
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以北)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淮河流域江苏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已完成报告的评审工作,下一步将做好成果的修改、出版和汇交。
淮河流域江苏平原地区集中饮用地下水适宜性评价
(6)地质环境监测及气象预警
2012年上半年,根据省内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及政府管理工作的需要,继续做好地质环境监测、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编制《江苏省地质环境公报》及《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年报》等报告,做好政府管理技术支撑。
(7)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5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同意建设天然气水合物等46个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83号),我院首次申报的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为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