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42个世界地球日
逸仙桥小学科普讲座---地震的发生和自我救护
发布时间:2011-04-14 00:04  浏览次数:   来源:   [ ]

  为迎接第42个地球日的到来,推进科普教育,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学会将举办系列的地球日科普讲座活动。2011年4月2日,科普讲座的第一课走进了南京市玄武区逸仙小学,特邀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的黄永林博士,为160名六年级小学生作了《地震的发生和自我救护》的专题科普讲座,地质学会科普委主任詹庚申认真组织安排了这次活动,科普委秘书长周晓丹、地震协会秘书王建宇、逸仙小学吕校长、黄校长、科技部孙主任及学校几位老师一起参加了这次讲座。

  地震是常见的地质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考虑到小学生亲身经历地震的情景很少,黄教授援引古人对地震的认识作为引子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之对地震发生机制进行科学阐释,并以今年日本大地震为例说明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洋壳插入陆壳和断层活动处,同时借助动画形式再现了断层发震的四种类型,将学生带入地震的动态情景之中,使同学们感同身受。之后,黄教授结合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大地震,图文并茂地论述了地震灾害的三种类型:断层的地表破裂所造成的直接破坏、地震波的震害以及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其中提及热点话题---日本9级强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就属于次生灾害时,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他们和黄教授一起探讨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有效做好防辐射。倒塌的房屋、扭曲的铁路等内容多样的图片也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他们在感叹地震威力的同时,也对遭受灾难的人们表示深深的同情。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说:以后要做一名负责任的建筑师,建造出符合标准的房子以抗击大地震。在讲座最后,黄教授介绍一些防震减灾方法,并教授学生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

  黄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逼真的动画和引人入胜的图片将地震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讲座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纷纷讨论起最近几次地震,并相互提醒做好防护措施。老师们也给予此次讲座以极高的评价。正如学校的孙老师所言,此类科普讲座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有利于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应长期坚持下去。吕校长在致辞中说道,讲座满足了学生对地震的好奇心,也实现了家长对提高孩子自我救护能力的心愿,这为以后做好此类科普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参加讲座的人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普活动交换了意见。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