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成为中国地球日纪念的主题。然而,大家都知道南京的最高点在紫金山,可是南京的“最深处”在哪里?昨天下午,记者把这个选题交给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把这个“谜底”首次揭开。 南京“最深处”是个洞? “南京的最低点究竟在哪里?”昨天之前,这个答案没人知道。从前几天开始,记者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个事情。“现在大楼越来越高,打的桩越来越深,会不会是个地下停车场?”有人这样认为。“在南京郊区有不少洞穴,最深处是不是一个洞穴?”也有人这样觉得。当然,还有人认为,煤矿的坑每年都在持续下挖,南京的最深处应该在某个煤矿厂的工地下面,并且每年都在持续接近“地心”。 市民孙先生在综合谈论后坚持认为:“我在浦口那边的老山做过洞穴探险活动,那个洞非常深,进入之后都黑压压一片,还有蝙蝠在里面居住,我觉得这个洞应该是南京最深的地方。”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也“愣”住了。“你们谈论的,都是人为形成的最深处,都不是在谈论南京地表最低的地方。” 最低点竟然在龙潭地区 长达4个小时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最终说法。科研人员向记者介绍,南京地表最低的地方海拔是4米,现在还无法准确定位在某个点上面,而是一个片区,就在龙潭。 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南京是个冲积平原,以上海吴淞滩过来的线路为基准,最低点确实就显示在龙潭地区。“当然,这是以自然地表为依据的,人为开发的最深处由于每年都在变,因此不具备科研数据库的意义。”科研人员说,环境、地质结构的变化,地壳运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影响都可能影响城市陆地最低点。不过,模型显示,南京龙潭的“高度”非常固定。 不过,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市民会知道目前中国陆地最低点的艾丁湖,是以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来计算的。因此,比较一下南京最深处和艾丁湖的海拔高度,南京算是一个“巨人”了。 南京周边最低点很相似 在数据筛选时,还有很有趣的现象,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过去大部分市民都觉得沙洲地区是南京最低的地方,但高程模型显示,沙洲的海拔高度是5米左右,比龙潭地区要高。 另外,六合的雄州、玉带一线,海拔高度在4.5-4.6米左右,浦口的江边也算是“最深处”,但高度要比龙潭高0.1-0.2米。所以,由于南京地表的最高点紫金山海拔高度一直维持在448.9米,并且又在城市中间,了解这些最低点的高度之后,还不能判断南京地表高低的规律分布,只能说最低的地方,数据很相似。 环境监测专家告诉记者,作为陆地高程最低的部分,通常来说是各种陆源污染物汇聚之地。而大气中的污染物有累积效应,“南京主城区污染分布就显示,在一条街道上,最低的地方污染浓度比较高,特别是细小颗粒物,最容易在低洼处累积。”而了解南京“最深处”,对于了解区域空气污染物有所帮助。 >>>活动 把对环保的爱传出去 明天的世界地球日,除了关注“地球深处”以外,热爱环保的你,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把对环保的爱传出去。 清理身边的垃圾,是最普及的活动,也是最能激发环保热情的活动,明天你可以做一个小时的环卫工作,清理小区楼道里的垃圾;正在恋爱的你,可以关注一下万能的淘宝网,一种正在伦敦上市的环保口香糖即将面世,它是世界上首个可以不粘地面,减少城市地面“雀斑”,又保证你口气清新的口香糖;正在上班的你,可以不坐电梯改爬楼梯,再把你的电脑屏幕改换成黑色,这样据说比较省电;正准备下班回家的你,可以进行家庭省电节能行动,你可以减少使用电力产品以及非大众交通工具。 另外,南京市环保局环境宣教中心、南京地铁和南京绿石环境行动网络,将于4月26日(周日)上午9:00,在地铁的珠江路糖果车站举行少儿绘画大赛。活动中,小朋友和家长可以一起在事前制作好的一个画板上,绘制他们心中的地球。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看到他们心中美好的地球未来,届时可以带他们前去捧场。 >>>院士撰文 地球日,请关注气候变化 日前,美国官方组织为世界地球日制作了两幅海报,都是由年轻的设计师设计创造的。一幅描绘了北极冰川融化后,无助的小北极熊爬上了风力发电杆;另一幅则是南极的企鹅,惊讶地看着一株向日葵,因为它原本不属于南极。 南北极是地球健康的指标,昨天,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为第40个地球日发表署名文章。 他在文章中说:“未来100年,全球气候仍将持续变暖。科学家采用多模式多排放情景,预估全球地表到21世纪末平均增温1.1-6.4℃,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0.18-0.59米。即使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都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全球地表气温仍将保持每10年0.1℃的增温速率。” 因此,当科学家模拟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后,发现气候系统变暖毋庸置疑,而人类活动很可能就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中国,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关注“地球深部”。 有意思的是,一向不承认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变暖的美国,在“地球日”到来之前,也终于首次就温室气体和人体健康关系作出正式表态。 美国环保署17日发布报告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空气污染,“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影响广泛,包括使暴雨加剧、洪涝灾害增加、热浪和森林山火更加频繁、海平面进一步上升、危害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等。(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