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既是一个经济大省,又是一个资源小省,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越发突出。自去年我省启动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以来,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下降28%。
“车间”进写字楼、平库变身自动化立体仓储、采煤塌陷地修复重获新生……今年第25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记者探访省内无锡、连云港、徐州等地,感受改造成效。来听江苏台记者刘雨薇的报道。
【刘雨薇土地150623】
仅有2.5平方公里的江苏省无锡市蠡园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级开发区,确一直是亩产大户,这都得益于“楼宇经济”的打造。
无锡第一的“税收亿元楼”也诞生在这里。联创大厦占地20亩,进驻企业以研发性为主,包括市政设计院、轨道交通设计院等。国药集团江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平面办公搬到大厦,焕发了新生机。总经理助理蒋啸峰:
【出录音】500多平方的办公用房,尽可能提高效率,8.90个员工实现3.2亿销售收入,上缴税收1600多万。【录音止】
未来高楼大厦内部将彻底颠覆传统写字楼模式,把车间搬进写字楼,接纳多种“经济细胞”,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邱宏杰:
【出录音】下一步探索的方向,通过造高楼形式,集科技、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工业大楼。【录音止】
除了“向天空要土地”,随着发展步伐加快,企业面临土地需求增加的难题。智能化手段的运用,大大缓解发展与资源的矛盾。
位于江阴的海澜之家10号仓库,高11层,货架达27米,约有70万箱的存储量,智能仓储系统令存储量提高7倍。海澜集团副总裁江南:
【出录音】智能仓储,起到增加效率和节约土地双重目的。改造之前基本上都是单层平层仓库,容积率只能达到0.6,改造之后我们十万平米的土地可以建30万平米的仓库,容积率3.0;同时将近600人的仓储运转中心,现在只要100人。【录音止】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沛县北部由于煤矿开采造成8万亩土地塌陷,眼下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和失地农民安置保障工作迫在眉睫。沛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建:
【出录音】全县采煤塌陷地面积是83000亩,通过开发和治理,还有6万亩等待开发。符合修复条件的,在60%,36000亩左右。【录音止】
以杨屯镇搬迁为例,三对矿采煤造成14个自然村1.78万人搬迁,按30平方米每人搬迁进住宅楼房,煤矿企业与村庄公建资金按每人13800元进行赔偿,通过打造三产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此外塌陷地修复工作同步进行。杨屯镇党委书记辛传坤:
【出录音】塌陷地发生在一米半以下,政策给予每亩地6000、7000、8000块钱补贴进行抚平;超过一米五的,下一步计划改善环境,搞好产业规划,运用好水域搞旅游、水产养殖。【录音止】
同时,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2010年的每亿元780.8亩下降到2014年的560亩,下降率为28%;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由2010年每亩12.8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8万元,增长率为40%。
6月23日江苏广播《新闻晚高峰》、24日江苏广播《江苏新闻联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