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第24个全国“土地日” > 新闻报道
人民网:办公室直连车间 江苏企业节约用地做到极致
发布时间:2014-06-23 16:06  浏览次数:   来源:   [ ]

     人民网南京6月23日电 (朱殿平)江苏既是经济大省,又是资源小省,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尖锐。土地资源有限、但科学利用无限,如何实现以较少的土地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向空中和地下要发展、向有限的土地资源要效益,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江苏多地正奏响节地水平与产出效益的“双提升”协奏曲。

政策引导 以高标准厂房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楼梯间里设档案间,打印机等直接安放在走廊上,员工办公室直接与车间相连,企业机房也设置在楼梯间内,并隔成两层,楼上为服务器……走进位于江苏丹阳的仅一公司,巧妙紧凑的空间布局令人赞叹。

    与往常大公司就该有辽阔的厂房等固有印象不同,作为国内包装设备行业的领头企业,仅一公司占地面积仅10余亩,公司总协调师吴立平说,“仅一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据了解,仅一现有员工300人,人均占用土地面积仅23㎡。虽然占地面积不多,但企业内部办公房、厂房、健身房、淋浴室等一应俱全。在企业的自动货柜前,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装运。吴立平介绍,占地仅10㎡的立体仓库可以代替一个3000㎡的普通仓库。目前,仅一共有近100㎡的立体仓库,“如果全部平铺下来大约需5-6亩土地”,仅此一项,就减少了几千平方米土地。

    据了解,早在2012年,江苏就出台了《关于鼓励高标准厂房建设,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提出以“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积聚、土地集约”为目标,加快推进全省高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地国土部门一方面严格把好土地供应关,对投资强度不达标的项目要求核减用地面积;另一方面积极向企业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政策,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多层高标准厂房,要求建设区域内高标准厂房容积率应达到1.6以上,建筑密度不低于35%,厂房层级须达四层以上,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转型。

    除了单个企业的节约集约用地,自2013年开始,江苏丹阳在开发区建设上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他们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着力打造6个园区,一改往日处处可见工业园区的混乱景象。丹阳市国土局局长吴正飞介绍:“以往每个镇上都有一个工业园区,现在按产业分类、集中建设6个特色园区,既推动了产业集聚,又节约了大量土地。”通过盘活原有的乡镇企业用地,在不增加土地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土地利用的互融互动。

科学规划 实现节地水平与产出效益的“双提升”

    以往,成片的厂房似乎成为一个企业规模的象征。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厂房扩建成为不少企业的当务之急。但因为土地资源紧缺,用地审批面临难题。在现实情况的倒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天空要土地”。

    位于江苏太仓市沙溪镇新材料产业园的江苏明辉化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一期投产后,想另辟土地建设面积24000㎡的仓库,但因为土地指标紧缺未能如愿。最终,当地国土资源局与企业、设计单位的反复沟通,将此仓库设计在企业纺丝楼底层,增加造价2600万,节约土地40亩。太仓市国土局副局长王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太仓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匮乏,新增建设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这些都决定了必须要向有限的土地资源要效益,以有限的土地倒逼企业转型。”据了解,明辉公司在38.7亩土地上共投资7亿元,平均每亩土地的投资额达到1800万元,远远超过太仓市工业用地投资强度。

    江苏省国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政策引导,为鼓励企业建设高标准厂房、节约集约用地,江苏还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入驻高标准厂房的中小微企业,符合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协作配套项目等申报条件和要求的,优先安排项目申报和扶持资金;对先进地区给予奖励,第一档次奖励200亩用地指标和200万元租赁资金补贴,第二档次奖励100亩用地指标和100万元租赁资金补贴。

    在江苏,“以亩产论英雄”,已成为多地共识。丹阳市今年2月8日举行的规模纳税企业新春座谈会上,首次对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先进进行了表彰。上文所述仅一公司,自2005年至今,每亩土地上缴税收总额达1000万元,2013年企业亩均税收达到299.38万元。以“精明增长”理念实现巧增长,以最少的占用土地、空间、环境资源,实现最大的产出和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已成为江苏多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