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镇江全市有235座山体,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市区就有26座山体,多由垂直节理发育的下蜀土组成,这种土体易于地表水渗透,极易形成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镇江市地质灾害形成了成群、成片、成带的分布特点。2001年以来,全市共发生140多起中、大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冲毁、损坏民房3000间,4000多居民被迫撤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
镇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年都要听取专门汇报,汛期都亲临防治现场,对重大事项直接过问、靠前指挥。市政府确立了“确保安全、先急后缓、绿化美化、经济合理”的防治原则,多方筹集资金,积极防治,使得灾害数量、规模与损失成逐年下降趋势。
保护好、利用好城市山林资源是镇江人的共同责任。镇江市国土资源局研究制定一整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各项机制。
一是规划引导机制。规划是先导,是城市山林保护利用的根本。镇江市在已出台《镇江市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镇江市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划分》、《镇江市主城区山体保护利用规划纲要》、《镇江市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等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镇江市山体资源保护规划》、《镇江市地质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细化山林生态功能区的规划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切实加强地质环境和山林资源的保护。同时切实加强规划方案批后监管,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监管措施,不断增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机制。为防止和减少山体保护区地质灾害,镇江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青山治理重点工程。对主城区重要山体,进一步明确保护和开发区域,严格按照规划以治理恢复山林资源为主,造景造绿造园为辅,或建设开放城市公园,或突出人文遗迹保护,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景观再造和土石整治结合起来,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真正还山于民,还林于城,努力再现山水城空间特色。继续推行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同步编制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三是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无论是搬迁避让、工程治理还是生态修复,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多元化投入是实施山林资源保护的财力保障。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在已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1.2亿元地质环境治理专项经费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包装项目,以优质项目争取更大支持;另一方面认真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将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与土地上市、文化旅游、生态市建设、市政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结合起来,走多元融资之路。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将山林资源保护纳入生态保护区补偿内容,对山林资源保护区块、水源涵养保护区块、山地自然生态抚育区块等,按山林资源价值理论评估核算补偿数额,实行区块动态补偿;按照谁开发谁补偿的原则,对矿产资源可开发的山体区域保护治理,由开发企业支付生态修复补偿金,对周边符合规划土地可上市开发利用的山体区域保护治理,通过土地上市收益返还支付生态修复补偿金。
四是共同责任机制。构建决策、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联合行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规划牵头、部门协同、专家论证、社会参与的山林保护利用管理新格局,逐步实现联合监管的制度化、常态化。将公众参与贯穿决策监管的全过程,扩大公众对山林资源保护利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保护利用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山林资源保护科普知识和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保护山林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依靠科技进步,保护好、利用好山林资源,今日镇江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山水花园城市”。
亲近自然,为圌山“疗伤”
3月18日,一场以“亲近自然,为圌山疗伤”为主题的“国土杯”志愿者植树活动暨“地球日”主题宣传仪式在镇江新区圌山废弃宕口整治现场举行,镇江市国土资源局和镇江新区有关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在启动仪式上发出倡议书,全市网友600多人种植近3000株树木。
此次活动现场圌山废弃宕口被列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立项的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是镇江市委、市政府建设“青山绿水”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治理总面积为108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通过对矿山开采遗留下的遭受破坏的山体景观、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使边坡复绿,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潜质。整治计划完成后可恢复绿地1600亩,增加耕地1050亩。
创建绿色矿山营造生态句容
镇江市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拥有现代化采矿工艺、先进的采矿设备,更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自建矿以来,该公司决策层就将复垦绿化列为建矿目标之一。该开采矿区自1998年起每年均制定有周详的植生绿化规划,并切实遵照执行。矿区绿化点多面广,重点区域主要有工业区周围及边坡、运矿道路边坡、采场终了边坡及废石场边坡四部分。矿场基本为石灰石及砂页岩地层,含土量极少,土地十分贫瘠,绿化难度大,但矿场人不畏艰辛,采用覆土、换土等方式先将需绿化地段充实肥沃客土,然后进行种树绿化。该公司于1999年自台湾引进了耐干旱、耐贫瘠的白喜草草籽,以提高绿化草籽成活率,并于当地采集水土保持功效较好的野生蚂蚁草籽广为播种,起到了草木立体绿化效果。为进一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优化矿区种植品种结构,并逐渐向美化矿区方向发展,该公司注重引进培育优势林种。十几年来,公司绿化总投入近250万元,累计填换客土近9万立方米,种植各类美化、绿化苗木近25万棵,成活近21万棵,播种白喜草、蚂蚁草籽等近2000公斤,边坡铺种草坪1.8万平方米。
深部找矿再造韦岗
镇江韦岗铁矿有限公司充分回收利用硫精矿中低品位共伴生有价金属,建设了冶金铜钴镍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在生产工业硫酸的同时,进一步生产阴极铜、粗碳酸钴等产品。公司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建设了韦岗温泉项目,把过去影响井下生产环境的“热害”变成了造福百姓的“热矿泉”。为利用好尾矿二次资源,最终实现少尾入库和无尾入库,公司先期建成了25万吨/年尾矿脱水生产线,生产脱水尾砂,用作水泥生产辅助原料。脱水尾矿在用作水泥辅料的同时,部分用于生产建材,尾矿砖现已形成10万立方米/年的生产规模。
近几年,公司开展矿区中深部矿体、深部矿体和西部边缘矿体的勘探,解决接替资源问题。通过工作,主矿体两端小矿体和-200~-400米中深部勘探新增储量200余万吨;利用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专项资金完成的深部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提交资源量1200万吨;矿区外围西部硫铁矿体及太阳山矿段的详查勘探提交资源量80余万吨。公司近年来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现已在境外合作建立了3个小型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和铁矿石供应基地。公司十分重视矿区环境建设,目前矿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5%,矿区基本形成绿树成荫、道路整洁的优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