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回顾 > 2008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推进矿山环境整治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08-01-15 00:01  浏览次数:   来源:   [ ]

    金坛市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开采量较大的矿产有岩盐、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及砖瓦用粘土,矿产开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位于茅山东麓的开山采石矿山对生态景观破坏严重。据统计,全市73座山丘中有28座因开山采石受到破坏,达38.4%,估计因开山采石造成的山体面积破坏率约15%。开山采石人为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成为矿山主要的安全隐患。采石后续加工企业轧石厂、石灰窑厂和水泥企业所产生的粉尘及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这些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在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和创建生态市的过程中,我们按照省厅和常州市局的工作部署,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格限制开山采石,全面治理废弃露采矿山环境,加强重点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快生态矿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严格开展限制开山采石工作

  2001年以来,我市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划定了茅山风景名胜区等3处禁采区(带),关闭了禁采区内7处矿山。在新设采矿权方面,一直坚持从严从紧控制,除以招标挂牌方式出让的4处矿山(原废弃停采宕口再利用)外,没有新设开山采石类采矿权。整顿规范工作过程中,明确提出限制措施:一是一律不再新设开山采石采矿权;二是现有规划区限采区内采石矿山矿区平面范围不得扩大;三是对于小于最低开采规模的小矿山和位于禁采区周边的矿山加快关闭,采矿权到期后不再延续。2006年我市又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求,新划定扬溧、宁常2条在建高速公路禁采带,并按计划开展实施了新一轮限制开山采石工作,2006-2007年间关闭了禁采带内及其周边的小矿10处。在2006年编制的《金坛市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中,明确规定2008―2009年全市将再关闭7处小矿山,到2010年全市保留采石企业6家、矿山8处。

  二、全面加快废弃矿山整治复绿复垦工作

  我市自2004年开始进行露采矿山环境整治,特别是从2006年以来加快了矿山整治复绿复垦的步伐。对废弃矿山裸岩边坡采用挂网喷播或削坡降载形成台阶等方式实施生态复绿,对矿山废弃地采用废渣清理、地形平整、覆土压实、植树种草等措施综合整治复垦成农用地。2006―2007年两年间,累计完成矿山环境整治项目19个(不包括砖瓦粘土矿山复垦),共计边坡复绿11.85公顷,废弃地复垦为农用地117.5公顷,投入资金3300万元。通过整治,茅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25处废弃矿山,除8处规模较小的已自然恢复,1处正在治理外,其余16处均已重新披上绿装,基本完成了这一区域内废弃矿山环境治理任务,有效改善了茅山东麓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促进了生态市创建。2006年度金牛洞整治工程以坡面复绿和平面果林相结合,为景区公园扩展创造了条件。我市还全面完成了列入全省百矿整治工程的2个项目,即马干石山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和茅东矿区边坡复绿项目,这2个项目复绿复垦成效显著,得到了专家领导的好评。

  三、切实推进建设绿色矿山工作

  随着废弃矿山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采矿山治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茅东生态矿区建设开始起步。自2005年下半年至2007年,对紧临茅山风景名胜区东侧的茅东矿区和畚箕窝矿区2个在采矿山开展了治理,完成了6.5公顷坡面和5.2公顷平面的治理,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奠定了绿色矿山建设试点的基础。在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过程中,通过大力治乱治散,茅东矿区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快矿山改造,推进生态矿区建设。由于茅东矿区位于省级茅山风景名胜区东侧,以往开采形成的部分裸露岩面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影响很大。为协调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金坛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通过常州市政府向省政府呈送了《关于金坛市茅东矿区加快矿山改造建设生态矿区的报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依据矿山设计改变采矿方式,实现机械开采、无尘作业、无废排放、边坡绿化的基本目标,首先建成绿色矿山,在此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生态矿区。通过2年多的努力,茅东生态矿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采矿工艺改进,由2台进口大型潜孔钻取代了以往的几十台风钻,并配备大型洒水车,基本实现机械开采、无尘作业;二是资源利用合理,通过将石灰岩中的页岩、灰页岩夹层全部综合利用,初步做到无废排放;三是输矿方式革新,投入9000余万元新建10.3公里长皮带输矿廊,将破碎后的矿石直接输送到水泥生产线;四是矿山复绿初见成效,对茅山顶宫东眺可视范围内的倒塔山、大尖山两处裸岩已初步复绿6.5公顷,改变了景观效果。

  四、矿山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近年来,省厅及有关部门领导多次亲临矿山环境整治现场检查指导,省委统战部组织无党派人士矿山环境考察团来金坛考察,2007年11月省厅在我市召开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工作交流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姜建军司长专程到会并讲话,这些都给我们很大的关爱支持。由于社会各界关注,领导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加大,通过努力,我市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茅山风景名胜区内废弃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基本完成,为金坛创建全国生态市作出了贡献;通过矿业废弃地整治,新增农用地2000余亩,使土地资源得到综合利用;以茅东矿区绿色矿山建设为起点,探索解决矿产资源需求和矿山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了矿业可持续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集中力量实施环保优先“十大工程”,并把“山体保护复绿工程”和“工矿废弃地恢复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中的两大工程,要求坚决依法禁止开山采石,加大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力度,加大废弃矿山整治力度。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学习和借鉴兄弟市县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加大治理力度,提高保护水平,抓住重点,做出亮点,加快实施矿山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着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努力开创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新的局面。

  一是抓住一个重点,即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在巩固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治采石、轧石、石灰窑及砖瓦窑业。对在采矿山规范管理,实行开山采石矿山采矿项目公示制度,对主要矿山制作大型公示牌,进一步加强监管并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做出一个亮点,即全面启动盘固集团茅东水泥用灰岩矿区绿色矿山创建工程。明确创建绿色矿山目标任务,编制方案,完成2008年阶段性创建目标,打造省内老矿山改造建设现代化生态矿区的示范工程。

  三是做好3类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即部、省、市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结合项目区生态保护和旅游综合开发,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切实抓好方案设计编制、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监理验收等整个过程,打造重点项目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