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召开2025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梁以一份全面详尽的“成绩单”总结回顾了2024年江苏自然资源工作成效。其中,“首位”“第一”等关键词频频亮眼,为下一阶段自然资源工作注入强大信心与动力。
——供地总量位居全国首位,要素保障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19条”政策措施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全年保障用地58.7万亩、用海13万亩、用林2.3万亩,供地总量位居全国首位,重大项目实现应保尽保。全国率先全面实行用地用林合并审批,审批时长平均压缩37%。
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省会城市中首家获批。高水平编制完成1.1万个村庄规划,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设区市中心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超95%,位居全国前列。江苏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在全国沿海省份中首批通过备案审查。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0.68万亩、闲置土地5.83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22.41万亩。全省新上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提升至1.35。实施“盘供平衡”动态管理,盘活存量商品住宅用地9.03万亩,助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全国率先开展新型地下空间(盐穴)开发利用试点。全国首家启动建设省海洋经济蓝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6%,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
——全省耕地总量实现“三连增”,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实现新提升
2024年,江苏耕地总量实现“三连增”,累计增加95.59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突出,整理农用地44.5万亩、新增耕地2.6万亩,整治成效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入选示范案例数量全国第一。积极推进沿海未利用盐碱地综合利用,不断拓展补充耕地来源。顺利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稳步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超额完成金红石找矿目标。首次发现古滨海沉积岩型锆矿矿体,预计新增14万吨,实现国家紧缺型战略资源找矿重大突破。新发现高纯石英原料矿点10处,提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破解了“卡脖子”问题。
——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78万亩,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迈出新步伐
全国首批实施省级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国家山水工程”江苏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78万亩,启动实施9个省级山水示范工程,江苏特色山水工程体系逐步形成。全年完成国家矿山示范修复工程2.3万亩,新增省级绿色矿山10家。科学造林绿化22.61万亩,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6.91万亩。全省互花米草治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累计除治44.6万亩。深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构建价值核算、价格评估、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框架。
——办好自然资源领域民生实事,保交楼、保交房办证率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商品住房“以旧换新”不动产登记服务,提供信息查询5.8万次。累计化解“登记难”问题46.4万套,保交楼、保交房办证率位居全国前列。推广“无还本续贷”抵押登记,涉及金额3531亿元,大幅缩短企业融资周期。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抓细抓实自然资源灾害防治,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海洋灾害“零死亡”,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全国率先构建水资源基础调查技术体系,支撑保障水平得到新提高
在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方面,2024年,江苏加强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全国率先构建水资源基础调查技术体系、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探索。着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转型升级,完成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徐州试点,全省地形级、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城市级实景三维实现全覆盖。市县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提升至93%,获取1.1万平方公里近海水下地理信息数据,填补全省近海数据空白。“天地图·江苏”日均调图超4320万张次,应用场景总数超200个。创新地图服务保障和地图市场监管协同模式,入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城市数量全国最多。建设省级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15个,支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牵头制定发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数据处理规范》,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北斗标委会。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心婷 徐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