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通报了2024年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创新创优成果,我局《惠山区洛社镇“全域整治+集土入市”双重改革激活城乡要素活力》成功获评创新创优成果。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在省、市、区自然资源规划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核心要义,积极实施推进“全域综合整治+农村集体入市”两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洛社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部级试点在省内率先通过验收并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洛社镇钱巷保障性租赁住房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典型示范案例试点地区名单,成为全国三十五分之一、江苏唯二入选地区。
一、主要做法
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做好全域整治试点整篇文章,形成整体效益。
1、三规联动高点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融合,全域乡村振兴的研究策划、多规合一的实用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方案计划三规联动,三者紧密协同、相辅相成,形成“创智水乡”和“农业+X+旅游”的六次产业为发展方向引领,核心区万马村形成“一核三村三园”的空间格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推进资源高效复合利用,打通了从开发设想——规划蓝图——空间资源——落地计划的全链条闭环路径,为实现乡村三生空间融合及乡村振兴“按图索骥、久久为功”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和内在动力。
2.实施农用地整治,打造优质农业空间。通过将其他农用地恢复成耕地,将零散分布耕地串联连片,并对农用地整治区的沟、渠、路等农业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建成集中连片的优质高标准农田3个,总面积52.68公顷,推动耕地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适应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筑牢耕地保护红线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以3个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为基础,通过有效引导农村土地流转,解决了农村承包土地碎片化问题,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显著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3.实施建设用地整治,促进用地集约节约。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对2个小散村庄127户农户进行拆迁撤并,重构村庄空间布局;拆除腾退25家分布零散、效益低下的低效企业,集中发展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重构建设用地功能布局,进一步丰富产业形态。围绕万马白荡水利风景区,发展农业采摘、特色餐饮、乡村民宿、休闲旅游、婚礼婚庆、拓展基地等业态,带动农文旅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每年可吸引超过10万名游客前来旅游,旅游总收入近2000万元,也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4.实施生态环境整治,展现蓝绿自然本底。生态修复项目围绕“整治”和“提升”两大核心手段,实施了白荡湿地生态修复和鹅子岸生态修复2个项目,总面积30.14公顷,通过河道清淤工程,畅通内外河道水系,优化水生态系统,形成完善的蓝绿生态网络系统;通过护岸建设,在防洪固坡的基础上,为物种提供渗透性、交融性、持续性的生态环境,营造自然湿地景观。开展了京杭大运河滨河空间生态修复,对京杭大运河南岸的部分老旧厂房进行了拆除并恢复为绿地约3.76公顷,强化大运河生态保育功能。
5.实施公共空间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在村庄规划设计中注重保持水乡田园新江南人家风貌,改善交通、居住、配套等基础设置,留住乡愁重塑乡村文化风貌,将闲置房屋改建成乡村振兴馆和村史展馆,建成朝南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持续推进美丽农居建设,对万马村周巷、顾巷、龙头池等居住组团的244户老旧农房进行整体设计改造。依托洛社的运河文化和工商文化,将运河边老旧工业厂房更新改造成江南运河文化展示馆、运河水文化展示馆、运河之光、花渡水洲、幻影花园等生态休闲功能区,成为运河文化展示和滨河生态休闲的打卡新地标。
精准探索找准集土入市改革切入点,切实普惠群众。
1. 充分调研取经,规范入市文本。自2023年3月确定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级试点以来,准确理解“二三二”试点新要求,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顺利推动《惠山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以及《惠山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配套政策文件的审议印发,奠定集土入市工作有力的制度保障基石,形成适用于本地区的入市规范性文本。
2. 严守工作底线,纳入部门监管。在分析全省深化试点已有案例类型的基础上,优选出条件相对成熟、入市意愿强烈的洛社镇钱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作为全省首宗以集土入市方式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进行探索。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规范入市土地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政策要求,建筑面积以不超过70平米小户型为主,同时纳入住建部门保障性租赁住房监管平台,确保不改变保障性租赁住房性质且不上市销售或变相销售。合同约定在出让年限内不得整体或分割转让,不得分割抵押,有利于实现统一、规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防止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混乱。
3. 细化入市分配,维护集体利益。突破传统模式以集体土地协议出让方式供应保障性住房,入市方案明确村集体可获得的入市收益远高于征地补偿,既满足了城市配套需求,又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收益。同时受让方通过入市方式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办理抵押贷款,有效缓解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运营的资金压力。充分考虑到集体经济收入的持续稳定,入市收益并不在当年一次性分配,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使用权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大部分入市收益资金参与投入到钱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中,按照投入比例每年获取固定收益分红,为村集体经济谋求长期性收益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