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科普统计是科技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普决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科普统计为科普事业提供数据支撑
科普是指“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我国一贯重视科普工作。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第一个全面论述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02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2007年1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有关科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加强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2006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缺少经费支持和认识上的不足,我国科普基础性数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导致政府在科普管理和服务中遇到较大困难,影响了科普工作的绩效。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普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让我国科普工作局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科普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统计获得的数据,可以使管理部门对于科普工作的开展形势和方向有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决策科学化。
科普统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重要举措,是了解和掌握全国科普工作状况的重要数据基础。通过科普统计和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普政策、法律法规及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支持,也可以让广大公众及时了解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现状。
科普统计制度的建立历经多年发展
科普统计是科技统计中较晚建立的专项统计。为了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科普统计制度,20世纪90年代末,科学技术部支持有关研究机构开展了科普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并在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和湖南等5个省市进行了科普统计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科普统计的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2002年,在第三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确定“将科普统计纳入到全国科技统计工作的序列之中,为开展科普工作和制订规划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性数据”。2003年,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根据会议要求,启动了科普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工作,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担主要研究任务,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在吸收部分省市统计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科普工作状况,研究制定了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指标体系,并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04年初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科普工作试统计,第一次获得了我国科普工作状况的主要数据。2005年科普统计正式成为国家科技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两年调查统计一次。自2010年起,改为每年进行一次。
科普统计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统计的范围包括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市(地区、州、盟,以下简称市)、县(市、区、旗,以下简称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机构和组织。科普统计由科技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科技部负责制定统计方案,提出工作要求,指导和协调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工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负责具体的统计实施工作。各省、市、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的科普统计。
全国科普统计自2004年开展以来,每年的年底都会公布前一年的全国科普统计公报,并公开出版《中国科普统计》报告。公报所发布的数据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国内外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普遍引用的权威数据。
科普统计未来的发展设想
逐步建立完整的科普统计、监测和评估体系。在科普统计的基础上,要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科普统计、监测和评估体系,建成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全国科普事业发展状况的动态信息网络,既服务于政府决策的需要,也能满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需要。在统计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科普资源,提高科普运行绩效,适时制定和调整国家科普政策,促进科普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科普对于促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完善科普统计制度。一是要确定准确、恰当、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不仅要能够反应科普工作实际,也要能适应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变化,做到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二是要建立稳定、高效、节省的方法与工作机制。必须形成能够自我完善、改进与发展的运行机制,在最大程度节省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的同时,保证数据的真实获取。三是建立有效的支持与保障体系。首先是在制度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保证统计、监测、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加强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半专业人员结合的统计队伍。
加强统计数据的对外发布与国际交流。现在,每年的科普统计数据只有一次对外公布,且限于篇幅,公布的数据有限。今后将加强科普统计数据的公开性,保证媒体可以获得相关数据。同时,加强科普统计数据的对外宣传,在已经出版的《中国科普统计》系列报告的基础上,选取比较重要的指标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出版英文版的分析报告,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