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科学普及
靖江市地质矿产资源介绍——地质篇
发布时间:2017-11-05 22:01  来源:靖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
靖江位于下扬子三角洲苏北平原地带,主要地质构造为隆起区。域内矿产资源贫乏,矿种较为单一,主要有煤、粘土、地下水、地热、石膏等。由于砖瓦窑业工艺简单,投资较少,民国初期域内已有多家私营小团子窑、小土窑,其时粘土采用量不多。1950年代后期,国家地质部和江苏省勘探部门开始在靖江进行煤和石油勘查。1970年 6月,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省革委会)批准组建扬州孤山煤矿,1982年始投产出煤。后因资金不足、开采价值不大,于1986年停建。改革开放后,砖瓦窑企业发展较快。1988年,砖瓦窑达616座,粘土用量也随之增加。砖瓦窑业对城乡建设曾发挥积极作用,但也造成资源浪费、耕地受损、污染增加、生态环境破坏等负面影响。地下水开采利用始于1970年代,用于工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2000年后,靖江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施规范化管理,淘汰落后产能。2002年,市国土资源局认真履行各项地质环境管理职责,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和预防工作。2003年起,建立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制度,加强矿业权管理,治理整顿矿产企业,实行采矿权有偿使用。2011年,进一步规范地质矿产行政管理行为,提高依法管理矿产资源水平。
 
第一节  地 质
 
    一、地层
靖江地层分区属华南型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江南地层小区。域内由于受燕山运动、印支运动及喜山运动的影响,地层升降频繁,因而发育不齐全,沉积厚度较薄。第四纪以前的地层自老至新有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
    靖江最老地层为元古界张八岭群,并在以此作为基底的坳陷带上,相继不整合地沉积了一套从元古界晚期震旦系(距今18~5.75亿年)至中生界三迭系(距今2.25~1.8亿年)的海、陆相交替沉积的扬子准地台型的主要地层。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其中二迭系为整个华南的含煤地层,中生界三迭系为海相沉积,地层中含有石膏质。
    古生界泥盆系 距今4.05~3.5亿年。上统五通组(D3w),主要岩性特征为棕色厚层至中层的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棕灰白色粘土,含鳞木、亚鳞木等植物化石。基岩出露仅见于孤山地区,出露面积约为O.2平方千米,和江阴的黄山一脉相承。由于出露不详,且系孤立,故厚度不详。
    古生界石炭系 距今3.5~2.7亿年。下统金陵组(C1j),主要岩性为灰黑色厚层灰岩,高丽山组(C1g)岩性为紫红色页岩、杂色页岩、夹灰岩透镜体,和州组(C1h)为灰色薄层灰岩、泥灰岩,老虎洞组(C1L)为深灰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中统黄龙组(C2h)为肉红色中厚层灰岩夹白云岩;上统船山组(C3c)为灰至灰白色中薄层灰岩。本系地层主要分布于孤山穹窿倾伏背斜两翼和靖江隆起构造的翼部。
    古生界二迭系 距今2.7~2.25亿年。下统栖霞组(Pa)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类化石,孤峰组(Pg)岩性为灰色及棕色硅质页岩;上统龙潭组(P1)下部为棕色长石砂岩、泥岩、煤层、生物泥灰岩,中部为杂色页岩、砂质灰岩,上部分为棕灰色砂质页岩、灰岩,局部地区含可采煤层,大隆组(P d)为杂色页岩、硅质页岩,偶有夹灰岩透镜体。本系地层主要分布于靖江隆起的两侧翼部的边缘地带。
    中生界三迭系 距今约2.25~1.8亿年。下统下青龙组(TX)为棕黄色钙质泥岩、灰色薄层灰岩,上青龙组(Ts)为灰色及肉红色薄层灰岩。本系(下统)地层主要分布于孤山穹窿和靖江隆起构造的外围地带。由于受燕山、印支运动的强大影响,本区下三迭统呈区域性的大幅度上升,导致下三迭统(白垩系、侏罗系)层面以上部分的地层在本区未能接受沉积而缺失。
    新生界第三系 距今7000~250万年。岩层多为陆相湖积物,局部为残破积物、红色碎屑岩层和玄武岩,一般在210米以下。
新生界第四系 距今250万年。本区第四系沉积地层分布广泛,且所属地组段发育齐全。下更新统下草湾组(Q1),中、上更新统下蜀组(Q2+3),全新统近代冲积层(Q4)等在域内均有沉积。
    二、构造
靖江位于下扬子三角洲苏北平原地带,构造上属四级构造单元的下扬子台褶带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江阴、常熟穹断褶束的一部分。
    域内自上古生代至下中生代的地质时期中,经受地质史上的各期地壳运动的强烈影响,导致本地的强烈褶皱并隆起,至喜山运动的强烈断裂影响,形成现代的穹断褶束构造的最终形态特征。
    燕山运动后,长江大断裂在镇江、泰兴之间发生北西—南东向的大正斜断层,使断层以东的地块向南东位移48千米.同时相对下沉200~500米,因而使本来相连的长江大断裂以东的地块,分成宁镇穹断褶束和江阴常熟穹断褶束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后者由于长江大断裂带被挠折成北东—南西方向,致使本区地层亦呈北东—南西走向;且因长江大断裂带的位移和其所产生的强大阻力影响,导致本区地层被挤压成穹窿和隆起构造,并产生高角度的倾斜,倾角一般在22°左右。形成以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为轴部,以石炭、三迭系地层为翼部的北东陡、南西缓的孤山倾伏背斜。
由于新构造运动,域内属长江三角洲持续沉降区,沿江平原和江中沙洲全为三角洲冲积亚粘土。孤山周围广阔平原所覆盖的第四系沉积层厚度为153.3~337.6米,一般为2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