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科学普及
释放小小生物天敌,筑牢大大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3-08-14 15:33  来源: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吴中分局  字号:[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天敌昆虫是寄生或捕食其他害虫的昆虫,释放生物天敌、以虫治虫是林业有害生物工程治理的有效方法,是推动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吴中区林业部门在今年六月、八月分批释放了周氏啮小蜂、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等生物天敌共12000管(袋),超3千万头天敌昆虫,用于防控鳞翅目食叶害虫、天牛类蛀干害虫。释放区域主要为东部平原乡镇落叶阔叶林、西部丘陵乡镇松林。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吴中区近年来还在临湖、东山建设了总面积约300亩生物防治示范林,通过防治示范林项目总结筛选符合我区太湖沿线及丘陵山地害虫防治工作实际、效果最佳、具有推广价值的生物防治模式,进一步在全区示范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体系。

  山林里的“虫虫特工队”——认识天敌昆虫

  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膜翅目姬小蜂科的一种优势寄生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可寄生于鳞翅目的毒蛾科、舟蛾科、夜蛾科、袋蛾科、灯蛾科和尺蛾科等多种食叶害虫的蛹内,利用产卵器刺透寄主蛹表皮,在蛹内产卵,以寄主蛹中的血淋巴和器官以及营养物质为食,小蜂的卵、幼虫、蛹期均在寄主蛹体内度过,在发育至老熟幼虫期时将寄主杀死,在寄主的空蛹壳中化蛹,成蜂羽化后咬破寄主蛹壳飞出,再开始下一轮寄生。通过几年连续释放,可增加林间天敌数量,压低和控制食叶害虫虫口密度,达到有虫不成灾、可持续控制的目的。

  

  花绒寄甲:

  花绒寄甲又名花绒坚甲、花绒穴甲,是鞘翅目寄甲科昆虫,成虫的寿命可达3年以上,是目前已发现的大型天牛的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之一,具有寿命长、寄主广和释放期长等特点,其幼虫外寄生于多种林木蛀干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松墨天牛、栗山天牛、锈色粒肩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桑天牛等的幼虫和蛹,寄生率达70-98%。在每年4月底5月初的天牛蛹期(天牛成虫羽化之前)或 7-8月的天牛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幼虫会钻入天牛坑道搜寻寄主,取食天牛体内的营养物质,并在7-9天完成蜕变,持续繁衍种群,连续释放三年可形成自然种群,多年受益。

  

  管氏肿腿蜂:

  管氏肿腿蜂是膜翅目肿腿蜂科的一种天敌昆虫,主要寄主是天牛类害虫,如松褐天牛、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桃红颈天牛等,被称为“天牛克星”,在江苏地区主要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以及行道树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星天牛等,寄生率达 65-96%。管氏肿腿蜂找到天牛后,用尾刺蛰刺寄主注入蜂毒,麻痹寄主,通过取食寄主体液补充营养,为产卵做准备,卵孵化为幼虫后继续吸收天牛的养分,最终实现消灭天牛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省时、防治效果好,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多年释放能实现可持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