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苏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也是中国首个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城市。

 

苏州古城历经2500多年城址未变,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展现出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保护规划工作历程回顾

1982年,苏州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年是苏州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

       

苏州名城保护规划工作可分为古城全面保护的肇始、古城保护的全面开展、古城保护全面迈入新时代三个阶段。

苏州40年古城保护的三个阶段

  • 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古城全面保护的肇始

  • 90年代后期—十八大

    古城保护的全面开展

  • 十八大—至今

    古城保护全面迈入新时代

古城全面保护的肇始(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苏州古城保护跳脱传统思维,提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
同时,在总体规划、“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改善古城居民生活条件等规划、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尝试开展古城保护改造试点工作

古城保护的全面开展(90年代后期-十八大)

全面、系统、扎实地推进古城保护工作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古城保护工作体系
苏州古城保护的理念、思路以及土地使用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古城保护全面迈入新时代(十八大-至今)

苏州对古城保护的价值认识、思想内涵、保护对象、保护手法、工作路径、实施保障等均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苏州古城保护规划工作迈入了崭新、创新的新阶段

古城保护成效

较好地保护了古城,实现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平衡

对古城本体进行保护

以“应保尽保”、“原真性”为理念,不断扩大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古城内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7个,保护面积由48.29公顷扩大至383.48公顷,占古城面积扩大至27.0%;建立了历史建筑体系,将民国建筑、工业遗产、学校建筑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纳入保护范畴,古城范围第一批历史建筑共计242处。

古城内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单位:个)
古城保护面积(单位:公顷)

对古城空间格局、风貌特色进行整体保护


在总体规划、名城规划的战略引导下,古城始终重视和严格控制古城整体格局保护和特色塑造。


古城内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周边环境以及北寺塔、瑞光寺塔、双塔以及虎丘塔之间的视觉廊道都得到整体控制和重点引导,部分历史河道,城墙及城门得以修复、恢复,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得以延续弘扬。

在40年建设发展过程中,苏州的古城保护始终坚持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形成了国内最系统、最完备的保护规划体系,苏州古城保护获得了世界级肯定。


摘取了“李光耀世界城市奖”,成为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


平江历史街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成效图片展示

未来展望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
地址:苏州市干将西路1018号 邮编:215004
备案序号:苏ICP备2004126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18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59        网站地图      电话:6529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