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国土空间规划
解读总规④:构建多元立体交通网 铺就城市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5-01-24 10:47  来源:   字号:[ ]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的重要城市定位之一。苏州正式迈向建设高效链接国际、国内的集航空、铁路、公路、港航系统于一体的交通枢纽新征程。六大交通发展战略——枢纽引领、区域协同、市域一体、绿色交通、人本古城、治理升级,如同六把钥匙,开启苏州交通新篇章的大门。根据规划,苏州一方面强化面向全球、全国以及区域的辐射能力,实现苏州至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可达、苏州至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苏州至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基本覆盖;另一方面构建市域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打造“45分钟市域交通圈” ,构建高品质城市交通系统,塑造绿色低碳交通典范城市。

“近年来,苏州多模式交通协同发展,有效强化对外联系。”苏州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划面向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类型进行前瞻性的谋划,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共建世界级门户枢纽集群,苏州北站与虹桥枢纽联动建设国家级高铁枢纽。规划构建 “丰” 字形高速铁路网络,完善城际铁路和普速铁路网络,加强与国内外的铁路运输联系。港口系统规划推进苏州港枢纽建设,构建海铁联运体系,提升港区多式联运能力,打造联动内外循环的纽带、走向世界的窗口。高速公路重点提升与上海、南通、无锡、杭州方向的联通能力。

相城区作为苏州对外的重要枢纽地、市级功能的核心承载区,拥有多元高效的交通系统。在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大战略加持下,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区位条件,苏州北站更是被赋予“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苏州市相城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北河泾街道党工委书记梁智垚表示,目前正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强化廊道,加强苏州北站国家级铁路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抢抓通苏嘉甬铁路建设机遇,加快构建“双十字”铁路网络;推动苏州北站提级扩容和站城融合综合开发,完善枢纽地区道路集疏运系统和慢行系统。

据市资源规划局介绍,苏州还强调市域交通体系完善,推动一体化发展。本轮规划锚定市域轨道、高快速路、内河航运和物流体系等多个方面,规划形成以 “十字连心”轨道快线为骨架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补充完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网,实现市域内部及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通,支撑城市重点地区发展和多中心空间格局优化。规划推动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发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及各类货运枢纽,完善三级生活物资保供配送体系。

“目前全市线网运营里程达350公里,单日最高客流达347.6万人次。”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建设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江晓峰介绍,轨交沿线直接服务人口岗位占市区比例约40%,古城内轨道站点800米覆盖率达到93%,全面落实了国土空间发展提出的“以‘轨道+’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在苏州不仅仅是简单的出行方式,同时也融入社会治理和市民生活中,越来越有温度。江晓峰说,苏州通过一系列车站改造,引入日光和绿化、增加无障碍设施、开放集团食堂、打造星连书店传播江南文化、引入7-eleven等国际国内知名零售品牌的形式,精心营造出“全龄友好”的出行环境,探索构建“地铁+”生态,为市民乘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增值体验,助力城市垂直生长。(苏报融媒记者 王安琪/文 王安琪 瞿毅诚 胡艳/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