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国土空间规划
专家眼中的苏州2035 | 阮仪三教授:江南文化中心 人文经济典范
发布时间:2025-01-19 08:55  来源:   字号:[ ]

  国务院刚刚批准了苏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中明确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历史文化保护目标是建设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充分挖掘和保护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城乡历史文化聚落和江南水乡本底环境,构建全域性、整体性的苏州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人文经济典范 

  “苏湖熟,天下足”这个宋朝的谚语说明历史上苏州一直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所在,也是江南地区文化中心所在。苏州2500多年的发展演变,就是文经互动,经久不衰,到现在依然如此,可谓文化与经济“双面绣”,是中国名城保护的“苏州方案”,是可以向全世界展示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到苏州来视察过,无论是古城还是新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苏州是有福之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这是总书记亲自给苏州出的命题,苏州人文经济学,苏州一定要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绘就了未来10年美好的蓝图,在又一个新年之初,我们需要拿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干劲来。 

  活态古城示范 

  我注意到,国务院批复中罕见的具体提到苏州古城,要求加强对苏州古城及周边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体,它有很多个全国名城唯一。198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苏州成为全国唯一提出“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姑苏区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苏州古城4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有机更新的活态城市保护之路,保持了完整的城市历史格局与风貌,尤其在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的管控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古城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体,全面保护古城风貌不是一成不变、什么也不能动,而是要用心、细心、耐心的守住底线,管控变化,守正创新,这样古城保护之路才能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同时,苏州古城是中国的、世界的,更是苏州人的古城。这里的苏州人,包括了出生在苏州,成长在苏州,养老在苏州,或者学习在苏州,工作在苏州,生活在苏州,旅游在苏州的所有新老苏州人。苏州古城是我们大家的,古城保护要为所有苏州人服务,所有苏州人也要爱护古城、守望古城。 

  当下,苏州名城,新起点,新征程,向未来。

(作者:同济大学  阮仪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