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6.25”全国土地日专题
[全国土地日]俞华局长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1-06-25 13:41  来源:  字号:[ ]

今年6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不断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和资源利用效率,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南通市通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俞华。

记者:今年全国土地日的活动主题是什么,您认为这一主题有什么意义?

俞华:今年625日是第31个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确定的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旨在向社会公众传递“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和法治观念,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强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担当,形成上下协同、各方努力、人人尽责,共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局面。

记者:我区的土地国情是什么?

俞华:就我区而言,我区地少人多,人均耕地偏少,同时还存在农地“非农化”、低效闲置、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做好保护耕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

记者:国家对耕地保护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俞华: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例如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

记者:国家对耕地保护十分重视,那么我区具体是如何开展相关工作的?

俞华: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将耕地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全区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积极引导建设项目合理选址,主动避开基本农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健全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建立耕地保护领导小组、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耕地保护监督员,各镇、村分别设立了镇监管办公室和村监管站等,确保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全面落实。三是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四是强化执法监督。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完成通州区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升级换档,违法用地监管从人防为主向人技同防转变。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开展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干部群众依法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能力。

在全区共同努力下,我区全面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实现全区耕地保有量89.47万亩(含原张芝山镇);实现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5.67万亩(含原张芝山镇),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记者:俞局长,我区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俞华:一直以来,我们立足全区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途径,坚持控增量挖存量相结合,强化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狠抓腾笼换鸟、挖潜增效,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转变供地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尝试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和先租后让的多元化供地方式,鼓励企业在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指标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土地和厂房改建、扩建、新建标准厂房。推动标准地亩均论英雄等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提高用地率,提升工业土地亩均效益。二是强化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建立规划方案审查咨询机制,随机抽取专家组成咨询小组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查。实行土地开竣工验收与规划核实同步。三是加快盘活闲置空闲土地。“十三五”期间,我区累计盘活各类闲置空闲土地5150亩,已建、在建高标准厂房超过190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全区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再降低34%,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再提升55%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全社会长期以来对通州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始终以“优空间  护资源 促发展”为工作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力谱写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十四五”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