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6.25”全国土地日专题
俞华局长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7-06-22 08:27  来源:  字号:[ ]
  

    今年6月25日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空间规划的物质保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土地管理的保驾护航。我们以土地日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土地日”宣传活动,提高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南通市国土资源局通州分局局长、党组书记俞华。 

  记者:今年全国“土地日”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俞华: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了“建设美丽国土,共筑生态文明”的时代召唤。 “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目的在于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全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压力和生态危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珍惜每一寸土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俞局长,能不能具体说说土地与生态文明之间关系?

  俞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其他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与之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国土资源作为重要的环境要素,承载着万物众生与人类文明,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物质基础。国土资源工作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供给端的重要位置,着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立足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护,将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更加注重各类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维护整个国土资源空间的生态安全。

  记者:我区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是如何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落实相关目标的?

  俞华:为实现“建设美丽国土,共筑生态文明”这一土地管理新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全面深化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严格耕地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质量数量生态并重。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高行动,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二是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分区域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城区,大力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优化城乡格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人居环境;在农村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控制生产空间,减少工业用地比例,提高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严格保护并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切实发挥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在优化城镇、产业用地结构中的生态支撑作用。

  记者: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开发式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俞华:我们坚持建设生态绿色国土理念,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自2003年以来通州区共开展国家、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9个,总规模10.78万亩,新增耕地4033亩;实施“双百整治”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9个,总规模8.7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3万亩。 

  在编制规划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充分征求广大群众、农业专家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完全按照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发展思路进行路、渠、林、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布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记者: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的根本之策。我区土地节约集约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

  俞华:是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使节约集约理念得到了再升华。我区以创建国土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重要平台,创新节约集约管理方式,将全面节约集约用地持续引向深入。通过从严审查项目用地、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等措施,有保有压调整供地结构。尝试推进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弹性出让的供地方式,通过“减年限降价格”的方式提高工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益。继续把清理处置、盘活利用闲置空闲土地作为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2016年盘活供应国有存量土地1231亩,处置闲置空闲土地988亩,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