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重点工作
2020年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0-12-28 10:17  来源: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

(一)提升要素高效配置治理能力 

争取中天精品钢等14个省重大项目及省支持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核销制计划6768亩。获批27宗经营性建设用海项目。组织上报16个省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预审。全省率先优化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产业用地挂牌出让前期准备和讨论决策流程,大大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制定市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房价地价“双控”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对热点地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实行以房屋最高备案均价倒推地块出让最高限价并摇号操作模式。 

(二)提升空间高效统筹治理能力 

在全省率先组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等工作。组织开展海洋国土空间内划定海洋生态空间和海洋开发利用空间,海洋生态空间内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两空间一红线”试划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进“百村示范”创建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组织109个村庄先行试点。组织编制南通市城市空间战略研究、大通州湾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南通城市中心区概念规划、南通国际家纺商务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首次面向全球开展滨江片区、五龙汇及任港湾片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工作。积极统筹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规划对接工作。督促指导苏锡通、家纺城、通创区东拓、通州湾等片区控规研究编制,其中《中国南通国际家纺商贸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启动南通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完成现场调查与数据收集工作。探索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新模式,推进公交停车场复合开发利用。开展新机场和火车站集疏运体系、北沿江高铁线站位方案、江海快线、机场快线纳规支撑性研究等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工作,统筹枢纽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关系。推进“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存量厂房+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全国100个节约集约用地典型被国家通报推广,江苏仅2个。 

(三)提升生态高效修复治理能力 

全面落实全市664.4万亩耕地保有量和578.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及时完成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省政府确定的10个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项目和自然资源部确定的10个长江经济带露天废弃矿山复垦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两个板块获评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南通启东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是全省唯一纳入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库的项目。全市新增成片造林面积4.18万亩;累计新增长江造林面积6380亩;新增省绿美村庄45个。作为全省8个试点之一的“林长制”试点工作,率先通过省级验收。选送的通派盆景,入选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苏园”建设。积极推动朱鹮作为苏陕协作友好使者的象征引进工作。 

(四)提升法治高效建设治理能力 

以行政诉讼胜诉率、行政复议维持率、行政负责人出庭率三个“百分百”目标为抓手,全面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积极打造法律咨询、决策建议、案件研判、意见指导等立体化法律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加班加点开展摸底排查,省级督导组给予“部署工作到位、推进工作到位、责任工作到位、摸排工作到位”“四到位”的高度评价。聚焦从严执法,扎实推进季度卫片执法、耕地保护督察、历年例行督察“挂账”整改销号、违法用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群租房安全管理、化工园区违法用地和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回头看”等专项整治工作。推行“五实”信访工作法,扎实开展信访风险事项专项整治行动、越级进京访攻坚等,逐类、逐项、逐宗疏通化解。 

(五)提升基础高效管理治理能力 

扎实推进三调统一时点更新调查,通过国家、省级多轮内外业检查和南京督察局三调专项督察。启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配合完成国家负责的南通长江干流段自然资确权登记、省级负责的通榆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大力推进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圆满完成南通城市地质调查,南通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时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分析动态模型为国内首创。南通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获2020年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在全省率先建立南通市地面沉降高程框架网暨南通市轨道交通高程框架网获省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一等奖。探索编制了《南通市1:500、1:1000、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获省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域性三维倾斜摄影建模,分别以实景三维模型、数字地表模型两种技术方式,制作了三维单体化模型。测绘地理信息从严管理经验全省系统推广。组织完成南通时空信息云平台和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自然资源和规划专题一张图”(一期)建设工作。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融合共享建设,编制《数据资源目录》《清单》《数据资源字典》,创新建设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大数据共享平台并投入运用。 

(六)提升行政高效服务治理能力 

以为群众和企业高质服务为标准,编印行政服务手册,公布依申请权力事项清单及政务服务标准(5.0版)。升级登记、税务、交易“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一人一系统一窗”办件。积极探索“一证通办”“一码+三维地籍”试点。组织开展不动产登记“交房(地)即发证”服务。全市推广“登记平台3.0”应用。联合出台《关于规范全市金融机构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建设的通知》。联合市总工会、人社局等部门组织“南通市第二届不动产登记业务技能竞赛”。牵头组织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全面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组织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自评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组织开展“献温暖 助疫情”募捐活动。抽调1名副调研员带队,共计16名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实地开展企业复产复工相关指导帮助工作,协助解决企业反映的物资不足等若干困难问题。扎实推进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监管。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组建6个安全生产专项办公室,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印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13份文件。认真做好国务院江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回头看”督导迎查。大力推进森林防火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开展森林防火演练和督查,连续9年保持森林火灾零发生。在全省率先研发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和监管预警平台,连续19年地质灾害零伤亡。 

(七)提升党建高效统领治理能力 

坚持将党建领导责任、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与党建督查考核相结合,建立党组、机关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书记”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并向基层所延伸,厘清履责“末梢”。制订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导班子成员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定期听取职责范围内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机关党委发挥专责机构作用,加强工作谋划、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机关各支部规范支部组织生活,高质量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强化党建考核,加强述职评议。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制订出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任务清单》等12项制度文件,组织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严格纪律约束,坚决反对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监管平台。以创建“三个表率”模范机关为抓手,创新建立“五全五先锋”工作目标。组织开展“贯彻省厅‘两全两聚’、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决战‘过万亿’走在前、夺取‘双胜利’作表率 ”“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等主题实践活动。着眼于干部队伍建设长远需要,建立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着力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落实三项机制,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落实好退休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坚持老干部活动日制度,开展老干部支部“六有一提升”达标创优工作。坚持“全面严起来”的主基调,大力推行全面从严治党“1+3+1”模式,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全市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年初专题召开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在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10项清单的基础上,细化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年度责任清单、党建工作三级责任清单。建立系统化廉政教育体系,推行“四个一”日常教育和“五个前”节点教育工程。建立层级监督、条线监督、专项监督、纪检监督、外部监督等五大监督体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今年以来,全市系统未发现新发生的违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