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陆海统筹为切入点,改革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大力开展资源挖潜行动。积极开展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争取第三批同一乡镇试点个,新增用地指标亩,争取数量和面积全省最多。通过陆海统筹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南通特有试点政策,化解例行督查整改涉及的农民建房、乡村公路等亩用地,既节约了用地计划又节省了报批资金。召开五化并进试点现场推进会,在海安县尝试滚动建立县镇两级挂钩拆旧储备库、用地规模库、计划指标库、占补平衡指标库,鼓励区镇多余指标进入县级交易平台,通过充分依靠地方政府资源盘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南通特色的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之路。大力探索陆海统筹之路。创新开展海域使用证换发土地证(不动产权证)工作。联合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编撰《陆海统筹创新之路》一书。完成南通市陆海统筹试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以及相关六大专题,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大力组织创新项目评选。围绕南通市三港三城三基地战略定位,以陆海统筹为突破口,以双提升行动为切入点,积极申报市改革创新项目,我局《创模推进集约用地,创优服务项目建设》通过市委市政府创新项目立项,目前项目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土资源通讯》《新华日报》《南通日报》等刊载。广泛深入开展改革创新项目评选活动,其中在崇川开展的土地整治生态子项目,被列入年度省国土资源科技计划指令性项目。
(二)以双提升行动为着力点,项目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争取规划空间。围绕项目建设年全力争取各类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地要素保障。其中省下达城镇村国家计划亩,争取盐通高铁、启东变电等独立选址亩,通州江海电容器、开发区石墨烯新材料等点供项目亩。跟踪服务好轨道一号线一期项目建设用地省级预审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取得预审批文。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大力推行差别化供地政策,保障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落地。积极调控房地产市场。按照稳定市场供需,增加有效供给原则,市区通过提高开竣工保证金、竞买保证金和首付比例,缩短出让金缴款时间,增加设定最高限价、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资格、增加首次动工规模要求等方式,全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土地评估上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适当提高土地挂牌底价,将成交地价的溢价率控制在以内。
(三)以保红线为立足点,资源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圆满完成了国家、省下达我市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设立永久基本农田宣传牌块,新设、更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块;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界桩;完善健全了保护信息表册和永久基本农田图件。大力挖掘耕地后备资源。实施盐土改良工程,经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等多个方面、多种方法改良,一期亩土地土壤盐度提前通过验收确认;积极探索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在通州湾开展耐盐水稻种植试验,超过预期目标,省委书记对试验情况给予专题批示:这项试验很有意义,要科学规划,加大推动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有序开发利用。大力推进土地执法监察。推进慧眼守土工程,组织开发一张图卫片检查子系统,开展新增用地变化季度动态监测。根据对全市违法用地排查梳理的情况,及时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发出《关于防控处置违法用地的提示函》。将合法用地手续作为市重大项目考核的参评先决条件。将违法用地情况较突出的启东市汇龙镇、通州区金新街道、如东县高新区个乡镇(街道)列为市级违法用地重点乡镇(街道)进行预警,限期整改,并挂牌督办宗违法用地案件。积极探索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并取得成效,成功在如皋承办召开全省土地执法日常监管现场会,这是全省首次大规模土地执法监管现场会。
(四)在闲置空闲土地盘活上下功夫。从企业规模、占地面积、亩均产出、亩产税收等,对家工业企业开展全区域、全覆盖、全指标摸底调查。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优化供地结构,注重内部挖潜,加快征而未供土地利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开展闲置空闲土地处置,推动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节约集约模范争取上下功夫。港闸区、海安县、启东市被评为省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争取数量全省领先。港闸区、如皋市、海安县获得省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称号。如皋市、海安县被国家评为年度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较好、闲置土地较少的县(市、区),争取数量全省最多。
(五)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专项行动。联合房管、地税部门,全市全覆盖实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设置一个窗口办完所有事项的联办窗口55个,提前2个月完成省定目标,在全省13个设区的大市中我市第二家完成“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任务。另外办结时限在7月底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提前11个月完成省定目标。今年全省“不动产交易登记”环境评价中,我市得分名列全省第一。与12家银行专线联网。通过专线联网,方便银行查询不动产抵押情况。10月份市国土局与民生银行南通分行举行不动产登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银行设立抵押登记业务办理点,将受理窗口前移至银行,实现银行收件,网上审批,委托银行制证、发证,最快速度办结银行贷款抵押登记。各县(市、区)均在抵押业务量较大的农商行等银行增设多个便民服务点。7月17日、8月31日分别在港闸区便民服务中心和南通市政务服务中心增设不动产登记窗口,实现同城通办。在全国率先建立不动产登记责任保险制度。
(六)开展信访维稳专项行动。实行涉地上访“月排查”“零报告”制度,将重大涉地信访事项进行重点交办,落实领导包案化解,督促责任主体逐宗落实处置措施,持续跟踪进展情况直至化解息访到位。
(七)开展地质灾害再防治专项行动。根据今年南通气象特点,将山体滑坡、崩塌、特殊类土灾害和地面沉降作为防治的主要灾种。明确狼山等五山山体作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区;划定启东近海镇、启东汇龙镇、海门市区、如东县为地面沉降次重点控制区。对五山山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调查,确定五山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处。完善了地下水监测网络,全市共有水位监测井口,水质监测井口,水位水质共用井口。制订并下发了南通市矿山生态文明考核基数,前三季度全市已完成关闭砖瓦窑厂20座(年初计划关闭8座),完成复绿治理任务1350亩(年初计划400亩),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八)精心实施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工作,涉及全市89个乡镇、142826.9公顷的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和建设用地状况调查,全市122个村9307.91公顷的不动产一体化权籍调查登记试点。积极在如皋市开展以水流为主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启动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测绘工作。谋划南通时空云平台建设之路,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备案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