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以来,城市的逐步从快速化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区按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发展大局和规划布局相结合,紧扣区委、区政府总体发展战略,科学搭建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为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江北新主城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
《规划》将“优结构”和“守底线”作为规划核心目标,统筹发展与安全,处理好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路径,塑造绿色繁荣、均衡有序、高品质和可持续的国土空间。
一、坚持规划统筹,搭建区、街道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坚持规划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各部门十四五专项规划等有机融合。优先开展了《浦口区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更新等重大课题研究,摸清已批未供、已供未建的存量建设用地布局及规模,逐一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唤醒“沉睡的资产”。另外我区深入考评公共资源用地效益和土地集聚情况,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上开展“城市体检”,分析公共资源投放效益存在问题和土地集聚存在的不足,统筹划定7个新增集中连片区域(城南中心1片、高新区2片、经开区2片、地铁小镇1片、永宁镇区1片),3个填平补齐区域(求雨山北片区、经开区步月路片区、兰溪湖片区),1个改造更新区域(江浦老城片区),若干个零星完善地块四类差异化的近期重点空间区域,倒逼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地区提升集聚度、防止“插花式”开发。提出未来需要在宁合城际轨道站、高新区科创园、江北新区研创园等周边需要加大土地投放,促使公共资源发展最大效益。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全区国土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向主体功能区集聚。重点强调资源高效利用、精准布局,重点保障重大平台(项目)发展需求,强化全区各功能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为浦口擘绘了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借助北站枢纽、永宁高铁、普速两个铁路货场和浦镇车辆厂重大项目,将永宁新市镇打造浦口山北地区新增长极;江浦、高新区片区考虑融入发展,共创江北新主城,利用“两区叠加”发展机遇,全面开启浦口中心城区建设,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以1.4平方公里自贸区为引领,全面拉开高新区22.61平方公里总体建设框架,塑造优势产业集聚、公共配套完善、建筑形态明晰的产城融合一体化空间;桥林新城片区注重做强自身,高标准建设产城融合新城。依托“一带、三片、多单元”的新城空间结构,高标准打造地铁小镇,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推动“产、城、港”有序融合发展。
二、合理确定安全底线,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布局。
全区形成“一核、两廊、多带、多点”生态空间格局,重点打造围绕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江北新区生态绿核;落实生态修复及长江大保护任务,打造24.27公里的浦口区长江生态廊道和47.57平方公里三桥生态廊道;严格保护滁河、驷马山河、高旺河、石碛河、城南河等重要河道,结合河道功能定位,打造集旅游、观光体验、生活休闲一体的滨水景观风光带;加强三岔水库、象山湖、响堂水库等湖泊、水库水质安全管理,构建多点的生态斑块。目前我区已完成83.17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占全市16.44%,位居第三;初步完成126.4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管控区调整方案,下一步将按相关程序上报审查;永久基本农田方面,我区按照自然资源部、省、市相关划定规则,深入研究耕地保护落实任务,初步形成耕地保护目标及永久基本农田试划方案,待省市区审查后,按时间节点要求上报;城镇开发边界方面,深入研究增量扩展与存量挖潜的关系,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的集中发展区和弹性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