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成果解读——江宁区湖熟街道和平村村庄规划
发布时间:2024-08-19 09:16  来源: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宁分局  字号:[ ]

  湖熟街道和平村地处江宁区南部,距江宁城区约20公里,位于美丽乡村江宁中部片区,先后获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建成钱家渡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并上榜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行村。为统筹发展实际与长远谋划,和平村于2022年3月启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实地探勘、深入调研、密切对接,2023年6月形成阶段性成果,2024年3月与周岗社区联合编制成果获江宁区政府批复。

                                           

  和平村区位图

  一、编制思路

  聚焦空间管控和村庄建设两个维度,结合“区域协调、底线管控、特色发展、行动实施”,探索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路径。

                                            

  技术路线

  二、规划目标

  和平村西与禄口机场相邻、南与溧水柘塘接壤,地处句容河、溧水河、二干河三河交汇处,形成水网密布、河涌纵横的水乡特质,具备发展生态休旅产业的交通优势与生态禀赋。

                                             

  综合和平村区位优势和“水、田、园、旅、村”等特色空间要素,规划提出“赏·田园水乡,联·城郊文旅”目标定位。

                                               

  三、特色亮点

  1、统筹特色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文化特色、生态资源等,引入社会力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文旅产业链,激活助力乡村振兴。拓展“农业+”:在绿色农业环节融入休闲体验,注重乡土产品和美食挖掘;拓展“文化+”:通过文化载体、文化体验、国学教育等,拓展文化体验序列;拓展“旅游+”:开启郊区个性自驾新潮流,塑造全家庭型微度假综合体。打造以“金陵水乡·钱家渡”为乡旅核心,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依托稻米种植、水产养殖基础,开发湖熟大米、水乡龙虾等品牌;同时发展教育体验,策划农耕体验、水利科普等项目。

                                               

  产业拓展

  2、采用渐进式微更新模式,盘活乡村存量资产

  开展存量用地摸查。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为基础,开展大量实地走访调研工作,进一步校核补充产权边界、空置情况等信息,形成建筑信息一张图,为渐进式微更新做好基础支撑。高效盘活集体资产。重点梳理农民自愿退出和“一户多宅”的宅基地和闲置集体资产,运用多种方式运营盘活打造具有水乡风情的绿色旅游村。采用空置民宅改造为农家书屋、闲置小学改造为水上餐厅等方式,为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强化文保单位的保护与利用,适当进行配套旅游开发。

                                                

  特色旅游效果图

  3、挖掘金陵水乡文化内涵,塑造独特景观风貌

  以秦淮水乡文化为引领,延续乡村与水乡田园生态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塑造绿色的水乡村落、开放的滨水驿站、多彩的文化社区和美丽的水上田园等特色水乡风貌,重点强化钱家渡特色田园乡村、门户节点等风貌设计,彰显水乡片区地域特色,提升“金陵水乡”文化品牌。在建筑整治方面注重当地建筑风格的延续,突出“水-田-宅-院”的特色风貌,确定“灰-白-黄”为主的整体色调。在公共建筑及景观提升方面,精心塑造大师作品,打造网红打卡点,突出本土元素的融入,留住乡愁记忆。

                                               

  建筑改造示意图

  4、注重公众参与高效对接,切实保障村民权益

  坚持自上而下贯彻战略要求与自下而上体现村民发展意愿相结合,探索全流程公众参与模式。现状调研阶段,重点访谈村民代表、重点企业等,详细了解村庄发展诉求,群策群力做好村庄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讨论规划成果,同时征求村民意见有效落实户型设计方案;成果公示阶段,邀请村民代表参加规划成果评审论证会,并在村内公示相关内容,充分吸纳村民意见。精心编制《村民手册》,面向村民形成“看得懂,易遵守”的公众版规划成果。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村民手册

  

  5、强化规划实施保障落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保障近期项目精准实施。综合考虑制定村庄发展时序,重点保障近期项目实施。借鉴“控规+城市设计”的编制方法,同步开展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明确全域管控、村庄风貌特色等要求;兼顾规划的法定性与适用性,重点区域采用“图则管控+平面设计”,强化规划设计意图的有效传导,包括各种刚性指标和风貌引导要求。提供伴随式规划服务。规划驻村提供更实用的乡村振兴服务,从前期项目策划到规划设计,再到项目运营各个阶段,提供全流程咨询设计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定期开展规划下乡活动,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规划图则

                                             

    平面设计图

  6、开展全域综合整治修复,打造绿色品质空间

  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维融入村庄规划中,统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整治,强化各类资源保护利用,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保护流域性生态廊道,构建内外链接的生态网络。针对句容河、溧水河等骨干河道,采取水系疏通、水质清淤等生态修复手段;重点管控村庄与农田污水排放,恢复水乡自净功能,打造清澈河网。有效整治农业空间,促进产业融合。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提升耕地质量,推动产业规模化、高效化生产。

  四、实施成效

  (1)为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将孙家桥、钱家渡部分宅基地改造为滨水民宿等特色休闲空间和非遗研学社、金陵起居文化馆等乡土记忆空间,结合村庄滨水特色和大地景观,打造网红亲子打卡地——金陵水乡·钱家渡。目前钱家渡游客量已达40万人/年。

                

  金陵水乡·钱家渡

  (2)依托和平船闸文物保护单位,以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为主,传承和保护乡村特有的农耕水利文化,建设水利文化中心。

                                          

  水利文化中心

  (3)对村庄重要河道及坑塘水面进行生态治理,对村庄建筑风貌和景观节点进行特色化整治,对村庄闲置用地进行整理落项,村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环境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