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国空专篇三 高淳全域慢城体系:绘就江南水乡慢生活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3-21 08:51  来源: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淳分局  字号:[ ]

  在长三角城市群与南京都市圈中,高淳以其独特的山水生态与文化底蕴,正逐步展现出一幅全域慢城的新画卷。《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国际慢城”的品牌优势,整合高淳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通过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空间形态塑造,将高淳区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轻度假、慢养生的首选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及独具江南水韵的慢文化旅游城市。

  一、谋划全域慢城格局,凸显高淳独特魅力

  高淳全域慢城体系的发展,旨在依托“国际慢城”品牌,以“全域旅游”为引擎,全面整合高淳的山水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为此,高淳将全域划分为“东部山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水慢城”三大特色区域,各自独具魅力,相互映衬。

  

  东部山慢城:以花山、游子山为基底,融入田园、山乡、村落等自然元素,打造国际慢城深度体验区。游客在此可尽享大自然的宁静与乡村的质朴,深刻体验慢生活的真谛。

  中部文慢城:以老街为核心,传承明清历史民俗文化,同时挖掘远古文化与吴楚文化,形成“以文会友、以文兴旅”的文慢城。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旅游相融,为游客提供一场场文化盛宴。

  西部水慢城:以高淳悠久的水文化与圩文化为背景,整合西部圩区旅游资源,打造“圩湖水韵”特色水慢城。游客在此可领略江南水乡的别样风情,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优化产品体系供给,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为进一步提升高淳的旅游吸引力,《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国际慢城”的品牌效应,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协作转型。通过整合山水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创意为桥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同时,结合城市绿地休闲区和生态空间布局,打造城乡游憩绿地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绿地网络,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空间。

  构建全域绿道网络,串联主要景区、公园,形成环带相接、串珠成链的全域绿道体系。同时,加强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融入宁杭与宁宣黄世界级旅游带,提升特色餐饮、酒店民宿、智慧旅游、旅游厕所、引导标识等服务水平,打造优质旅游服务品牌。

  三、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记忆与文化根脉

  在推动全域慢城体系建设的同时,高淳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系统保护、利用和传承好承载中华文明基因和高淳文化特色的各类文化空间载体(包括高淳老街、七家村历史文化街区,淳溪镇、漆桥村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谷家、何家等传统村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构建“一核一带、多点全面”的保护格局。

  历史文化街区:高淳老街和七家村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高淳历史文化的缩影,我们将保持其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同时优化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激发街区活力。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划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保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与空间尺度。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地下文物保护、古树名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高淳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四、塑造特色空间形态,构建全域美丽大花园

  在特色空间形态塑造方面,《规划》提出延续“慢城、水乡、江南田园”自然风光,传承“老街、吴韵、多元交融”文化特色,创新“副城、现代、活力都市”城市空间。通过塑造“东山西圩、两湖抱城、绿水青山”的山水人文格局,形成“慢享湖城”的总体风貌特色。

  

  城市特色空间格局:将全域风貌划分为东部丘陵风貌区、西部圩田风貌区、老城特色风貌区、副城现代风貌区,通过差异化发展展现高淳的地域特色。

  特色意图区:划定包括自然山水类、历史文化类、现代都市类在内的各类特色意图区,通过城市设计等手段科学确定控制引导要求。

  城市风貌轴线与重要视廊:重点控制城市风貌轴线与重要视廊,确保景观视廊通视,塑造风景中的城市。

  乡村风貌引导:加强乡村地区的风貌保护和管控,体现田园风光与乡土特色,为游客及居民提供别样的乡村体验。

  五、结语

  展望未来,高淳全域慢城体系将继续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动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在这里,游客将尽情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惬意,领略高淳山水生态与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同时,高淳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包容的心态迎接八方来客,共同体验慢生活的美好与温馨。让我们携手共绘高淳慢生活的新篇章,共同见证这座江南水乡城市的华丽蜕变与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