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日当天,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政带领机关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发放土地日宣传资料,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广泛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关心和珍惜土地资源,进一步增强各界群众珍惜土地资源、保护耕地资源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长期以来,赣榆区紧紧围绕“保要素、促发展”工作目标,坚持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并重,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落实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发展布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预审成果编制,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完成编制预支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中心城区控规实现全覆盖,完成11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及4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控规编制并报批实施。坚持按需编制、有序推进、务实规划的原则,指导各镇共编制351个实用型村庄规划,已有71个获批。二是落实项目用地需求。围绕新增用地需求,提前布局,提前谋划,提前介入,推进落实省级重大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工作。推进204国道改扩建、徐福路片区、海城路片区、高新区等重大项目及各镇产业项目的用地报批工作。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段一期工程项目已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三是保障项目资源供应。科学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和整备计划,扎实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积极推进土地带方案挂牌,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土地批后监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和利用效率。强化自然资源管理,推动东平山矿区(整合)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权公开挂牌出让。

二、持续提高惠民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不动产登记再次提速。今年以来,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各项不动产登记4.26万件,发放不动产证书2.5万件。办理的606件交易案例经省营商环境案例考核全部最优,实现不动产交易“一个环节,半天办结”。常态化开展“交房(地)即发证”468余套、交地即发证3宗。二是自然资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进一步推进“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等改革工作,推广规划方案“云评审”模式,加快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今年以来,共计核发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13本,用地规划许可证13本,工程规划许可证25本,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393件。三是自然资源信访化解质效显著提升。加强自然资源信访工作的领导,形成信访会办会、信访简报等工作制度,着力维护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自然资源信访工作受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1431件,群众来信来访95件,坚持做到来访有接待,来信有办理,件件有查处,案案有结果,结案率达100%。四是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加大自然执法监察力度,努力实现2022年全区违法用地图斑“零新增”。开展动态巡查80余次,立案查处行政违法案件35宗。深入推进违法违规用海整治,进一步规范用海秩序,推进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工作,化解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催缴海域使用金专项行动,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始终坚持绿色持续发展,守住生态保护底线
一是构建良性生态格局。赣榆区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加快林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展开绿美村庄建设工作,开展美国白蛾飞防面积50万亩,松材线虫病除治疫木1100棵,飞防1000亩。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布置“慢播”镜头观海观岛观鸟,向全国展现美丽赣榆。二是聚焦耕地资源保护。加快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试划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近百万亩,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200余公顷。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新增占用耕地违法建房问题,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三是狠抓自然资源安全工作。积极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排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4处。加大森林防火巡查力度,形成督查通报4期,发现问题隐患11个,隐患消除率100%。与区融媒体共同推出全区森林防火系列宣传四期,发放致林区群众的一封信及防火宣传手册1500余份,坚决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赣榆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各项自然资源重点工作,以建好江苏北大门,建成苏北第一区为目标,用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拼搏实干、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张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