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惠风和畅,杨柳吐翠、春和景明。漫步于连云区海滨大道,一侧是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另一侧是青山挂网令人心安神泰。得益于扎实有效的地灾隐患点治理,碎石乱石不再任性飘落,隐患山体穿上了新的“铁布衫”。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连云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厅和市局地灾防治工作部署,深度结合“为发展担当实干,为群众排忧解难”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四项结合”为抓手,扎实开展地灾综合防治,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平急结合,全力构建预警响应机制
功在日常,常备不懈。将地灾防治作为践行党的宗旨、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地灾防治日常24小时全天候值班值守制度,深入公路沿线、居民房前屋后、山体边坡、山边、崖边等隐患点一线开展常态化巡视巡查,切实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小、处置在早。
汛时严防,防患未然。严守“汛期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机制,通过与气象、应急、属地街乡等部门和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建立信息共享、协同作战的党建联盟,构建起高效联动的预警响应机制,确保险情及时报送、及时响应、及时处置。
二、人技结合,积极构筑群防群治体系
立足于人防,凝心聚力。连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工作,将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连云区为民办实事清单予以重点推动,对治理项目资金予以充分保障。强化群众参与机制,深入发动和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在隐患查找、风险举报、隐患点监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构筑起坚强的人民防线。
提效于技防,科技赋能。为重点地灾隐患点配备专业监测预警设备,会同技术单位学习研究技术特点、使用方法、判断标准,结合现场实地勘察,通过分析研判监测点细微变化,实现监测预警自动化,弥补人防在开展夜间防灾和山高坡陡地段难以巡查的短板,让地灾防治更加精准高效,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科技防线。
三、宣教结合,切实提升群众能力意识
强化宣传,普及知识。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等主题纪念日,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级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乡村,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应急演练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地灾防治知识。
科学指导,提升能力。联动属地乡镇街道制定发放明白卡、避险卡,确保受威胁群众熟悉隐患点危险程度、转移路线、求助方式、安置场所等,有效提升群众地质灾害预防、辨别、避险、自救等知识和能力,群众从“被动防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真正成为地灾防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四、防治结合,推进动态清零消除隐患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攻坚克难,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的工作思路,坚持边查边治、查治结合,应治尽治、能治快治的原则,科学有序推进辖区地灾隐患点治理动态清零工作。
根据隐患点风险程度、紧迫情况、治理难度等不同情况,综合采取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应急排险等多种方式,科学采用浮石清理、主(被)动防护、挂网喷播、美化绿化等多种工艺,详细制定科学高效消险排险方案,依法依规开展项目招标并组织施工,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确保工程治理进度,加强安全生产检查、督促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动态跟踪监督、确保地灾防治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3处不稳定斜坡的治理工作。下一步,连云分局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加速推进剩余的地灾隐患点综合治理工作,力争于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地灾隐患点和不稳定边坡的消险除险工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供稿:于华中 孙 鑫
审核:左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