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4.22”世界地球日专题
新华日报:坚持绿色发展引领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发布时间:2016-04-25 12:00  来源:盱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号:[ ]

编者按:今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健康生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十个字响彻中华大地,我们大踏步迈进一个非同寻常的发展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其中,绿色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决胜小康的民生诉求。坚持绿色发展,就是通过节约集约的发展方式和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与生态损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际上,就是以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坚持绿色发展引领,节约整治保护并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国土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了绿色发展的内涵、方向、路径和保障措施。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来说,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能量来源、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以绿色发展引领国土资源科学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发展和保护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绿色•节地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既推动了经济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又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节地水平大大提升。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规模由每亿元780亩下降到520亩,下降33%(全国下降20%,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江苏的31%任务);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水平由每亩12.8万元增长到19.2万元,增长50%。
    2015年9月22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专题询问,这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
2、绿色•节矿
    江苏十分注重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将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严格的生态环境倒逼机制下,矿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的循环型生产方式,通过改善工艺流程、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产生,同时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江苏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
3、绿色•节能
    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资源勘探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我省不断加强对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我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江苏页岩气资源丰富,在全国各省中位列第六,被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五大优选地区之一。2015年11月10 日,《江苏省页岩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总体设计》通过了专家评审。
    二是不断加强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热能、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以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我省通过地勘基金投入降低勘查风险,引导和拉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4、慧眼•守土
    2015年8月14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盐城市召开全省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建设现场会,推广盐城市“慧眼守土”工程的做法和经验,并印发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市2015年年底前落实试点区,2016年上半年完成试点任务,2017年底实现市域全覆盖。盐城市“慧眼守土”工程建设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利用视频监测技术与GPS设备,依托“一张图”工程开发而成的国土资源综合动态智能监管信息平台。
二、国土资源综合治理修复保护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土负载万物,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的活动场所,国土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决定了基本国情和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度。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当前,我省资源约束趋紧,绿色生态空间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问题凸显,这些都需要开展国土资源综合治理修复保护工作。
    1、矿山环境整治
    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绿色矿山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省正在探索矿地一体化统筹管理的新路径。结合城市发展、小城镇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的实际,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整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
    2、地质灾害治理

三、以绿色发展引领国土资源调查与规划
    “十二五”期间,江苏国土资源系统紧密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和省级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布局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城市地质调查、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为城市规划、政府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开放江苏省地质资料数据库(如钻孔数据)、地盒云平台等,提供地质信息查询等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一是稳步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二是扎实推进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三是积极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四是以环境地质助力生态文明。
四、山石美景倚沧桑——江苏省地质公园掠影
    在《江苏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上,自北向南密密麻麻地布满湖泊、火山、石柱林、温泉等各种景观,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连缀在一起,使人目不暇接。凭借这些地质景观优势,江苏深挖地质资源内涵,结合山水人文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江苏省目前已经拥有国家地质公园4家,国家矿山公园2家,省级地质公园7家。

国家地质公园4家
• 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 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
• 江苏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
• 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2家
• 江苏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
• 江苏六合冶山国家矿山公园

省级地质公园7家
• 无锡阳山省级地质公园
• 常熟虞山省级地质公园
• 江苏溧阳中华曙猿地质遗迹保护区
• 江苏贾汪叠层石省级地质公园
• 江苏仪征捺山省级地质公园
• 邳州省级地质公园
• 句容市赤山省级地质公园
                              (撰稿:王旭雁)江苏省国土资源厅